首页 理论教育 人耳对失真感觉度的优化探讨

人耳对失真感觉度的优化探讨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曲线1为40~14000Hz频宽内三次谐波失真的感觉度;曲线2为200~4000Hz频宽内三次谐波失真的感觉度。人耳对这种失真的感觉度比谐波失真更为敏感。听音环境的建声条件对音质主观评价的影响极大,下面列出几种混响时间下的听觉感受:混响时间RT60<0.5s。混响时间RT60=1.2~1.4s。混响时间RT60>2~3s。

人耳对失真感觉度的优化探讨

1.频响特性不平衡振幅和相位失真)

人耳对4000~10000Hz范围内的听感最灵敏。800~4000Hz范围内的提升感觉较灵敏。150~500Hz和6000~18000Hz范围内5dB的峰或谷有50%的人能感觉到。10dB的峰或谷,则大部分人都能感觉到。低频和中低频特性的峰和谷差6dB时丰满度会受到严重影响。频率特性范围如果小于160~6300Hz,柔和度和融合度会急剧变差。

2.谐波失真

图2-20是三次谐波失真的感觉度。曲线1为40~14000Hz频宽内三次谐波失真的感觉度;曲线2为200~4000Hz频宽内三次谐波失真的感觉度。纵坐标为能感觉到失真的人数百分比

人耳对奇次谐波失真的感觉度比偶次谐波失真的感觉度明显得多。利用人耳对偶次谐波失真不敏感这一特点,对低频和高频段的声音进行偶次谐波激励,可获得没有失真感觉的更为丰满的低音和更为清澈明亮的高音效果。这就是声音激励器的原理。

3.过载失真

978-7-111-56008-1-Part01-136.jpg

图2-20 三次谐波失真的感觉度

过载失真的感觉阈与音源的峰值因子有关。一般模拟音乐节目的过载失真在5%以下时,即可察觉到“发硬”的感觉;过载失真超过10%时,声音开始“发破”了。(www.xing528.com)

4.瞬态互调失真

系统放大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音频信号时,由于设备的非线性失真,使不同频率的信号,尤其是瞬态高频信号产生相互调制的失真。人耳对这种失真的感觉度比谐波失真更为敏感。

听音环境的建声条件对音质主观评价的影响极大,下面列出几种混响时间下的听觉感受(中型多功能厅):

(1)混响时间(500Hz)RT60<0.5s。混响声太少,声音清晰,但干瘪、单薄、死板。

(2)混响时间(500Hz)RT60=0.7~0.8s。语言节目混响适中。声音清晰、干净。

(3)混响时间(500Hz)RT60=1.2~1.4s。音乐节目混响适中。声音丰满、有气魄、有空间感、深度感。

(4)混响时间(500Hz)RT60>2~3s。混响声太多。声音浑浊、模糊,语言清晰度差,声音发嗡,有回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