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纺织物性能对比:哪种更出色?

混纺织物性能对比:哪种更出色?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骆马毛混纺单面拉毛织物的正面抗皱性能要优于反面。该混纺织物的经向抗皱性能要优于纬向抗皱性能。原因在于两种织物采用相同的织物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且织物克重相同,那么混纺比的不同导致织物中羊毛含量的提高,使得混纺织物抗皱性能提高。而两种混纺织物正反面的透气率差异极小,基本可以认为没有明显的透气性差异。7.织物保暖性能对比表6-14为两种不同混纺比织物保温性能对比

混纺织物性能对比:哪种更出色?

1.织物厚度对比

表6-8两种不同混纺比织物厚度对比。

表6-8 不同混纺比织物厚度对比

由表6-8中数据可以得知,在织物组织结构相同,织物克重均为580 g/m2,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面料的厚度比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面料的厚度较大,为4.36 mm。其主要原因为羊毛的天然卷曲要比骆马毛明显,混纺面料经过拉毛处理,织物表面的毛羽中,如果羊毛较多,则纤维之间因卷曲相互支撑,增大织物表面绒毛丰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织物的厚度。而骆马毛卷曲较少,纤维之间相互接触比较服帖,比较有纹理

2.织物拉伸断裂性能对比

表6-9为两种不同混纺比织物拉伸断裂性能比较。

表6-9 不同混纺比织物拉伸断裂性能比较

如图6-24和图6-25所示为两种混纺织物拉伸断裂曲线。

由数据和混纺织物拉伸断裂曲线可以得知,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都大于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并且断裂强力的数值离散度更小,但两种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性能差异较小,均能满足秋冬季服用外衣面料的强力要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纤维强力不同,羊毛纤维的断裂强力约为12 cN,而骆马毛的纤维断裂强力为8.97 cN,所以羊毛纤维含量和织物强力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其二是羊毛纤维的卷曲增大了纤维间的摩擦抱合,从而提高了混纺织物的强力。

3.织物顶破性能对比

表6-10所示为两种不同混纺比织物顶破性能测试结果。

表6-10 不同混纺比织物顶破性能比较

图6-24 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拉伸断裂曲线

图6-25 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拉伸断裂曲线

如图6-26、图6-27所示为两种混纺织物顶破曲线。

如图6-28、图6-29所示为两种混纺织物试样顶破后对比图。

由数据和混纺织物顶破曲线可以得知,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的顶破强力、顶破强度和扩张度都大于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并且断裂强力的数值离散度更小,但两种混纺织物的顶破性能差异较小,均能满足秋冬季服用外衣面料的强力要求。而且根据试样顶破状态可以观察得知,织物顶破时纬纱先发生断裂,而后经纱发生位移。

图6-26 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顶破曲线

图6-27 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顶破曲线

图6-28 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顶破试样正、反面

4.织物抗皱性能对比

表6-11为两种不同混纺比织物抗皱性能比较。其中绒毛面向上进行测量为正面,绒毛面向下进行测量称作反面。

表6-11 不同混纺比织物抗皱性能比较

由表6-11数据可以得知如下三个结论。

(1)骆马毛混纺单面拉毛织物的正面抗皱性能要优于反面。原因在于骆马毛混纺织物单面拉毛为正面,正面朝上发生折叠时,织物表面绒毛相互作用分解部分重锤的作用力,防止织物中纱线的屈曲波发生变化,在重锤抬起后,纤维的自身弹性和纤维丛的作用力能够帮助织物进一步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而反面则没有此作用力,因此,拉毛混纺织物的正面抗皱性能优于反面抗皱性能。

(2)该混纺织物的经向抗皱性能要优于纬向抗皱性能。原因在于该织物采用的是纬面缎纹结构,因此,织物的经向密度远大于纬向密度,经纱排列要比纬纱紧密,重锤下落时,经向受力纱线较多,分散到单根纱线上的作用力较小,纱线形变也较小,在重锤抬起后,纱线能够完成较好的弹性回复,使织物的抗皱性提高。而纬向的纱线排列疏松,同理之下,产生形变的概率也较大,抗皱性能会相应减弱。并且,纱线结构的紧密程度也直接影响纱线的抗弯曲性能,经纱的结构比纬纱紧密且捻度较大,都对经向抗皱性能的提高有所帮助。

图6-29 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顶破试样正、反面

(3)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的抗皱性能要优于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混纺织物。原因在于两种织物采用相同的织物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且织物克重相同,那么混纺比的不同导致织物中羊毛含量的提高,使得混纺织物抗皱性能提高。羊毛纤维的细度、刚度和卷曲均大于骆马毛纤维,导致织物表面拉毛后绒毛更加丰满,由研究结论可知,织物表面拉毛越丰满、纤维的刚性越大,则织物正面的抗皱性越好。

5.织物静态悬垂性能对比

表6-12为两种不同混纺比织物悬垂性能比较。

表6-12 不同混纺比织物悬垂性能比较

由表6-12数据可以得知,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悬垂率(F)平均值为71.4,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悬垂率(F)平均值为73.4,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悬垂性要优于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有此现象的原因是,在织物组织结构相同、织造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其悬垂性能最主要由纤维的摩擦因数来决定,纤维摩擦因数越大,织物交织点摩擦越大,织物剪切刚度越大,织物的悬垂性下降。而骆马毛的摩擦因数接近羊绒,小于羊毛,因此,混纺织物中骆马毛含量越高,织物的悬垂性越好。(www.xing528.com)

6.织物透气性能对比

表6-13为两种不同混纺比织物透气性对比。

表6-13 不同混纺比织物透气性对比

由表6-13所测得不同混纺比的织物透气率可以得知,在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克重相同的情况下,混纺比为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透气率大于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透气率,即骆马毛含量在适当范围内增加,织物的透气性能越好。有此结果的原因是,纱线表面形态和空间体积都会对气流流动的阻碍产生影响,特别是毛羽情况,纱线的毛羽越多,对织物结构中空隙阻碍越多,从而导致气流流动阻力增大。因70/30(骆马毛/羊毛)混纺纱的毛羽要多于55/45(骆马毛/羊毛)混纺纱,因此,混纺比为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透气率大于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透气率。而两种混纺织物正反面的透气率差异极小,基本可以认为没有明显的透气性差异。

7.织物保暖性能对比

表6-14为两种不同混纺比织物保温性能对比。

表6-14 不同混纺比织物保温性能对比

表6-14所测得不同混纺比的织物的克罗值可以得知,在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克重相同的情况下,混纺比为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克罗值大于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克罗值,即羊毛含量在适当范围内增加,织物的保暖性能越好。

冬季服装要求织物导热系数小,即热阻要大,而织物夹持静止空气能力要强,且织物透气量要小。综合前文所测,混纺比为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透气率大于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透气率,混纺比为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的保暖性能优于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的织物。

8.织物缩水率对比

如图6-30~图6-33所示为两种织物水洗前后正反面对比图。

经测量,两种织物的水洗后尺寸变形率见表6-15。

表6-15 两种织物的水洗后尺寸变形情况

图6-30 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试样水洗前正、反面

图3-31 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试样水洗后正、反面

图6-32 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试样水洗前正、反面

图6-33 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试样水洗前正、反面

表6-15所测得不同混纺比织物的经纬缩水率可知,八枚五飞纬面加强缎纹组织的经向缩水率大于纬向缩水率,且骆马毛含量较高,缩水率较小。

导致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为:织物经向密度较大,而纬面长浮线较多,织物经向内应力加大,因此,织物经水洗后内应力消除使得织物尺寸收缩。又因为羊毛纤维的纤维鳞片包裹程度没有骆马毛纤维鳞片紧密,因此,经过水洗机械作用后更易发生收缩,导致织物尺寸变化较大。

但通过观察两组织物水洗后织物表面可以得知,在没有经过熨烫的条件下,绒毛光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出现轻微纠缠,而织物正面的变化要较反面明显。因此,在该种织物日常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洗护方式,避免机械作用水洗,或者在洗后需要进行整烫处理。

9.织物起毛起球对比

如图6-34~图6-37所示为两种织物起毛起球前后织物表面对比图。

图6-34 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试样试验前正、反面

图6-35 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试样试验后正、反面

通过如上起毛起球织物前后对比图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织物正面,即拉毛面经过起毛起球,表面绒毛倒伏且相互纠缠,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织物起毛起球程度要优于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织物;其二,织物反面,经过起毛起球出现明显起球现象,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织物起毛起球程度要优于65/30/5(骆马毛/羊毛/锦纶)织物,出现的毛球较少。但从图中综合分析,骆马毛混纺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较差,有待于新工艺的开发以解决该问题。

根据本织物的起毛起球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纱线选择适当加捻结构,纱线的捻度大,结构紧密,不利于毛羽量积累和毛羽长度增加。

(2)织物组织结构,织物的密度和起毛效果成反比,浮线长度成正比。

(3)增大毛绒密度,纤维间无空间发生弯曲纠缠,越不易起球。

图6-36 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试样试验前正、反面

图6-37 50/45/5(骆马毛/羊毛/锦纶)试样试验后正、反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