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效合同及其规定:欺诈、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无效合同及其规定:欺诈、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合同法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当说,从法律实践看,大多数无效合同属于全部无效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的规定,这里所说的“违反法律的合同无效”只能限于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合同及其规定:欺诈、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一)合同法规定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无效合同含义

无效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虽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并签订了合同,但由于该合同违反法律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者合同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或者他人利益,国家法律不予承认和保护,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合同的无效,可以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全部无效是指合同的目的或基本条款违反法律,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本质是无效的合同。部分无效是指由于合同的个别条款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损害他人利益,并不影响合同的本质成立。应当说,从法律实践看,大多数无效合同属于全部无效的合同。

(三)无效合同的原因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1)欺诈及其构成要件。欺诈是指故意把不真实的情况当作真实情况来表示,旨在使他人发生错误,并迎合自己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构成欺诈需要以下四个要件:

1)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

3)相对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

(2)胁迫及其构成要件。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以即将发生的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为要挟,迫使对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合同。构成胁迫需要以下五个要件:

1)须有胁迫行为。

2)须有胁迫的故意。(www.xing528.com)

3)胁迫行为须是违法的。

4)须相对人因胁迫而产生恐惧。

5)须相对人因恐惧而订立了合同。

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的只是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尚未构成刑事欺诈、刑事胁迫的,这样的合同既可以按无效合同处理,也可以按可变更、撤销合同处理。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所订立的合同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情况下而故意共同实施订立合同的行为。构成恶意串通的要件包括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欠缺效果意思,即表示行为与内心真实意思不一致。

(2)非真意表示系与相对人通谋实施。

(3)有主观上的恶意。

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在形式上、表面上是合法的,但缔约目的是非法的。在实施这种行为时,行为人故意表现出来的形式或故意实施的行为并非其真正要达到的目的,而只是借助合法的合同外表达到非法的目的。这种行为一般由表面行为和隐藏行为共同构成。表面行为徒有其表,欠缺当事人的效果意思,不具有法律效力。隐藏行为是被表面行为掩盖的真实的行为,它是否有效,取决于该隐藏行为本身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是指合同在目的或效果上有损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道德风尚,有损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损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利益。当事人订立的为追求个人利益,其履行或履行结果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或者为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的合同都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指当事人的签约目的、合同内容和形式不能违反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并且还不能违反其他部门法中的禁止性规范。国家的法律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允许当事人以任何形式违反法律,违反法律的合同无效。

但是,应当注意,在法律、行政法规中,既有强制性规定,也有任意性规定。依照合同法的规定,这里所说的“违反法律的合同无效”只能限于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强制性规定排除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即当事人在合同中不得合意排除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的适用。而对于任意性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任意排除。

(四)无效合同的认定

只有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才能确认无效合同,除此之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行使这种权力。但如果无效合同只涉及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法律可以保持沉默。对这类合同给予否定,事实上是确认其无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