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图技巧:水平线和放射型构图法

构图技巧:水平线和放射型构图法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采用水平线构图法进行构图时,把画面一分为二的水平线可以给人和谐、稳定的感觉,下移三分之一的水平线构图的拍摄主体为天空,上移三分之一水平线构图主要用来强调眼前的景物,多重水平线则会产生一种反复强调的效果。因此使用放射型构图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此类构图有助于增强构图的空间深度,能将观众视线引向中景、远景处的主体。

构图技巧:水平线和放射型构图法

(一)水平线构图

平行水平线构图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延伸、平静、安宁、广阔舒展的感觉,较为适用于广阔的大海或者广袤的草原这一类型的风光拍摄,让观众产生辽阔深远的视觉感受。

在采用水平线构图法进行构图时,把画面一分为二的水平线可以给人和谐、稳定的感觉,下移三分之一的水平线构图的拍摄主体为天空,上移三分之一水平线构图主要用来强调眼前的景物,多重水平线则会产生一种反复强调的效果。

图3-1 水平线构图示例(刘桐 摄)

(二)垂直线构图

平行垂直线构图是以垂直线的形式进行构图的方法,这种构图方法主要用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纵感,多用来表现深度和形式感,给人一种平衡、庄严、肃穆、重心稳定的感觉。在采用这种构图时,拍摄者要注意让画面的结构布局疏密有度,这样才能使画面更有新意且富有节奏和呼吸感。

图3-2 垂直线构图示例(王鸿儒 摄)

(三)对角线构图

采用“X”构图(对角线构图)时,会将被摄主体置于画面对角的方向进行排列,4个角以中心为对称,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延展之势,能够带给观众很强的动感、不稳定性或生命力的感觉,满足受众更加饱满的视觉体验。此类构图方法大多用于拍摄环境,较少用于突出人物,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于人物拍摄上。因为此类构图方法具有较强的拍摄者的主观态度和意识,使用对角线构图法的镜头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有充足的前期剧情作铺垫,所以此类构图不适合时长较短的短视频作品。

图3-3 对角线构图示例(王鸿儒 摄)

(四)S形构图

S形构图是指被摄主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使画面形成纵深方向上的有空间关系的视觉感,可以让画面充满灵动性,是在艺术创作上用得较多的构图(甚至在戏剧上也常常会用到此构图)。在一些戏剧武打的表演中,先出场的兵甬们都是在舞台沿着“8字形”走步,在有限的舞台上可以显得其走了很长的路,而且台型优美,富于变化,其实这个“8”字,就是“S”形变化的延伸。S形构图法的动感效果强烈,既动又稳,不仅适合表现山川、河流、地域等自然的起伏变化,也适合表现人体或者物体的曲线。

图3-4 S形构图示例(李生辉 摄)

(五)辐射型构图

辐射型构图又称为放射型构图,即让景物呈四周扩散放射形式的一种特殊构图方式。这类型构图的特点是将“力量”集中于中心并向外强烈冲击、扩张,由强变弱。放射型构图的中心部分较为突出,因此可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通常中心部分也就是被摄主体部分,向四周扩散部分可视为配体部分,此类构图用以突出主体,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经常会用于需要突出被摄主体但场面又较为复杂的场景,也会用于要使事物或景物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效果的场景。如:短视频创作中竞技类的短视频,应用此类构图可以表现出竞技选手强烈的动感和爆发力。

虽然放射型构图辐射出来的是线条或图案,但按照它的规律可以很清晰地找到辐射中心。如:在风光类短视频中,拍摄一束束阳光穿过云层的场景时使用放射型构图的方式能使画面更具有张力,这是放射型构图的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则是可以收紧画面主体,虽然放射型构图具有强烈的发散感,但这种发散具有突出被摄主体的鲜明特点,有时也可以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因此使用放射型构图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图3-5 放射型构图示例(李生辉 摄)

(六)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法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作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的几何构成原理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三角形构图分为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等腰)、倒三角形(等腰)、斜三角形(不等腰)等不同的三角形构图。正三角形构图能够营造出画面整体的的安定感,在几何形中是最稳定的,给人以力量强大、沉着、不可撼动的印象;倒三角形、斜三角形则与正三角形相反,全部重量落在一个支点上,像陀螺一样,随时向任何方向倒下,给人一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强烈动感。而使用多个三角形构图能表现出热闹的动感,其在溪谷、瀑布、山峦等的拍摄中较为常见。

图3-6 三角形构图示例(李生辉 摄)

(七)框架型构图

框架型构图法是用前景景物做一个“框架”,形成一种特殊的遮挡感,达到整体轮廓与画面四边平行的效果,显得集聚和稳定,且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与纵深感。此类构图有助于增强构图的空间深度,能将观众视线引向中景、远景处的主体。此类构图的缺点是略显呆板,通常情况下在摄影创作中很少使用此类构图格式,但在某些广告摄影或者抽象摄影中会经常出现,因为利用此类构图可以产生一种别样的图案之美。

框架型构图在实际拍摄创作中,框架的整体亮度暗于框内主体景色的亮度,以此来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若想在实际的创作当中选用此类构图,需要注意框内的主体景物不能出现过度曝光与曝光不足等问题。此类构图用在短视频的拍摄中会让观众产生一种被窥视的感觉,使得画面充满了神秘感,以此来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采用此类构图方法拍摄短视频时,拍摄者一定要注意被摄主体与主体外框架部分须保持平行,尽可能地做到“横平竖直”。框架可以是多种形状的,如:拍摄者既可以利用拍摄现场的门框进行框架的搭建,也可以利用主体外其他的景物搭建框架。

图3-7 框架型构图示例(刘桐 摄)

(八)压迫式构图

压迫式构图最大的特点是将画面空间压缩,尽量压向构图主体事物的中心,此类构图方法会使人产生一种仿佛呆在罐头里的压抑感。

图3-8 压迫式构图示例(刘桐 摄)

(九)中心构图法

中心构图是将画面中的主要拍摄对象放到画面中间。一般来说,画面中间是人们的视觉焦点,一般人们在看到画面时最先看到的就是画面的中心点位置。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此类构图方法的优点为:抓拍方便、易于学习、适用范围较广,且能够使被摄主体明确、突出,而且画面可以较容易获得左右平衡的效果并且不受画面尺寸的限制,此类构图方法的缺点是拍摄出来的画面会显得凌乱,若操作不当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

(www.xing528.com)

图3-9 中心构图法示例(刘桐 摄)

(十)九宫格构图法

九宫格构图法也被称为“井”字构图法和黄金分割法,九宫格构图法利用画面中的上、下、左、右四条分割线对画面进行分割。这四条线形成画面的“黄金分割线”,四条线的相交点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通常在拍摄全景时,被拍摄主体会出现在黄金分割点上。在拍摄人物时,黄金分割点往往是人物眼睛所在的位置。

图3-10 九宫格示意图

采用九宫格构图法能够使画面呈现出变化与动感,且富有活力。当然,这四个黄金分割点也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处在画面上方的两点带来的动感要比画面下方的两点带来的动感强,且处在画面左侧的两点带来的动感要比右侧两点带来的动感强,因此在实际拍摄中要重点注意视觉平衡的问题。

图3-11 使用九宫格拍摄示例(刘桐 摄)

(十一)二分构图法

二分构图法是把画面一分为二,此类构图方法在实际拍摄中常常被应用到风景画面的拍摄中,同样也广泛应用在前景与后景区分较为明显的画面中。

图3-12 二分构图法示例(刘桐 摄)

(十二)三分构图法

三分构图法,也可理解为是简化版的“黄金分割”,利用此类构图法可以避免出现对称式构图。三分构图法是将画面横向三分或者纵向三分,因此也被称为横向三分法和纵向三分法(或水平三分法和垂直三分法),顾名思义就是将画面分成三等份,被拍摄主体可以放在任意一份的中心,此类构图方法适合用于表现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

采用三分构图法拍摄的画面简练,能够鲜明地表现主题,是较为常用的构图方法之一。如在拍摄带有地平线的风光类短视频时,拍摄者可将地平线置于画面三分之一处;在拍摄人物类短视频时,拍摄者如果把人物置于画面中心会略显呆板,这时就可考虑将人物放在画面的三分线上,这样带来的视觉冲击会更强烈。

图3-13 三分构图法示例(李生辉 摄)

(十三)引导线构图法

引导线构图法是利用观众的视觉路径来构图,使观众的关注点汇聚到画面的主体上。利用此类构图方法可使让画面产生较强的纵深感,让画面中的前后景物相互呼应,使画面产生较强的立体感,并且可以有效地划分画面的结构层次与分布情况,使画面结构分明。此类构图法适用于对大场景及远景的拍摄。

在拍摄短视频时,我们可以先确定好引导线,再考虑如何构图使效果最佳,最后利用视觉路径将观众的视觉引导到画面主体上。

图3-14 引导线构图法(李生辉 摄)

(十四)建筑构图法

建筑物具有不可移动性,因此选好拍摄点对取景构图来说至关重要。拍摄点的正确选择有利于表现建筑的空间、层次和环境的位置。建筑主体的空间性是建筑物的一大特性,层次感则可表现空间的变化和深度,环境衬托建筑,创造一种气氛。

建筑构图法是指在拍摄都市建筑时,避开与主体无关的其他事物,尽所能充分地展现建筑拍摄点,以此获得理想的构图效果。在拍摄建筑短视频时,在高视点的取景能够较好地表现出建筑群的空间层次感。

在采用建筑构图法拍摄短视频时,若采用极低的机位,加上鱼眼效果,再通过极端水平、垂直的拍摄角度,可以实现令人惊叹的画面效果。

图3-15 建筑构图法示例(刘桐 摄)

(十五)封闭式构图法和开放式构图法

封闭式构图法讲究画面的整体和谐、严谨,具有完整性,是常用的拍摄手法,通常表现和谐、具有美感的风光拍摄和平静、优美、严肃的人物主体或纪实性场面。

开放式构图与封闭式构图相反,它的画面不是展现相对完整的信息,画面中的某个要素可能是被切割点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完整的形象。换句话说,画面内可见元素与画面外的不可见元素会发生某种关联,观众看到的只是作品实际大小的画面,但是却在头脑中产生更大、更广的画面。

图3-16 封闭式构图示例(李明 摄)

图3-17 封闭式构图示例(李明 摄)

(十六)紧凑式构图法

紧凑式构图法又可称为满屏式构图法,利用特写和放大,呈现出饱满、紧凑、细腻、微观的感觉。在短视频创作中,此类构图法通常用于刻画主体和表现局部细节等。

图3-18 开放式构图示例(刘桐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