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优化方案

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程重点介绍典型机械零件的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机床切削加工工艺、编程知识及机床操作技能,掌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2)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①培养学生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的综合能力。技能目标①熟悉数控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至少有两名副教授、1名加工中心高级技师。课程考核标准①态度纪律考核标准。

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优化方案

课程编码:0202084。

课程类别:职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88学时,5.5学分。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系制造技术教研室。

1)课程设置概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数控应用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技能性,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本课程重点介绍典型机械零件的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机床切削加工工艺、编程知识及机床操作技能,掌握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以“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每一学习项目主要讲授典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数控加工方法的选择,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完整工艺分析,精确数值计算,数控刀具的类型及特点,切削用量的选择,刀库自动换刀,零件的装夹与定位方法,加工工序、工步及走刀路线的确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各种常用的编程指令与操作规程等基本知识,以典型零件工艺编制、程序编制、零件加工、零件检测4个任务驱动教学进程,以达到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目的。

(2)课程基本理念

①基于真实产品设计课程的理念

以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川南机械厂等企业生产的机械零件、模具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和任务单元

②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课程的理念

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要求为主线,融入数控铣床操作工中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既关注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的现时要求,又注重未来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动态,并及时转化为课程内容。

③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原则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的合理排序,通过“学生主体、教师辅助”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循环提升,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岗位职业技能、航天职业素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成长为既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又具备健全人格素质的专业高技能职业人才。

课程设计思路

以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通过到行业典型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在此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确定课程目标

2)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培养学生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的综合能力。

②培养学生正确对刀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控制加工精度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编程指令的能力。

⑤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并实施工艺文件的能力。

⑥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百分表等常用量具检验工件加工质量的能力。

(2)素质目标

①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②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③掌握数控加工工艺指定与数控程序的编制能力。

④有较快适应生产岗位需要的能力。

⑤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⑥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⑦具有创新意识。

(3)技能目标

①熟悉数控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www.xing528.com)

②掌握FANUC Oi数控系统程序编制方法。

③熟悉掌握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和制订相关的工艺性技术文件资料。

④熟练掌握中等精度和较复杂机械零件加工程序的设置及工艺处理。

3)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机械制图与CAD”“公差配合及技术测量技术”“金属切屑原理与机床”“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等。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有“数控机床故障排除与维修”“CAM软件及其应用”等。

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对前导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前导课程的知识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又为后续课程铺设了很好的基础。

4)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6.18。

表6.18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续表

5)教师团队

任课教师至少具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还应具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并且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熟悉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至少有两名副教授、1名加工中心高级技师。

6)课程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赵军华.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教学参考书

[1]罗学科,等.数控编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马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教学场地、设施

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2轴、5轴加工中心。

7)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理论作业成绩的评定:平时占30%,出勤率占10%,期末综合测试占60%。

实习成绩的评定:平时占40%,期末占60%。

(2)课程考核标准

①态度纪律考核标准。注重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②单元实践考核标准。

③重点章节讲述完后,根据该章节的内容布置2~3个操作题,进行阶段测验,以巩固所学内容。

④期末考试考核标准。理论考试以考查学业知识掌握情况+平时作业+出勤率,综合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