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置材料与安全设计优化方案

装置材料与安全设计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安全设计条件的确定装置与设备的设计布置确定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这种条件不仅决定了装置与装置、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安全间距,而且决定了所有设备及关联系统的空间位置,决定了事故及应急状态下的处理顺序和处理技术。总图与规划安全设计资料。

装置材料与安全设计优化方案

在设计阶段,材料选择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装置材料的研究、防蚀法的研究、制造工艺的研究。依此得出的资料作为基础,再结合经济、安全、易于运转、维护等要求一并考虑,综合比较,最后做出决定。此外,设计人员应注意以下四点:

(1)材料选择应由制造工艺、材料技术、装置设计等各方面人员协商解决。

(2)研究材料选择,不可囿于成见,要灵活机动。

(3)耐蚀性最佳的高级材料并不一定最适用。

(4)材料的选择工作并不因设计阶段结束而告终。运输时进行的保全检查、测试等结果可不断向设计部批复检验,使这一工序持续下去。

如果按给定的设计条件无法找到适用的材料,或即使能找到,存在着价格过高、加工困难等缺点,此时如果一味迁就设计条件,选择材料就会碰壁。遇有这种状况,宁可在工艺上略有损失,考虑改变部分流程,变更运输条件,从而使一般廉价材料亦能充分耐蚀,以达到经济合算的结果。

同时,在材料选择时,对类似装置的实地调查很重要,但切不可有先入为主之见。例如,在类似的设备上使用不锈钢材,须知这可能是未经仔细研究的选择结果。

另外,有时可供参考的类似装置很多,这种情况下必须按实际效果或文献资料选出其中最可靠、耐蚀性能最好的装置加以比较,以此作为选择基础。但以上方式如不加经济上的评价,还是不能说是最适当的选材方法。

再其次,应特别注意将运转数据、检查数据反复检验。即使在设计时经过周密研究,选用了最合用的材料进行生产,仍有可能发生腐蚀事故。对设计人员来说,这是一次失败,但同时又是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一)材料的选择

1.强度

化学装置材料必须具有能经受规定压力、温度的机械强度。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在高温条件下会降低刚度、强度,增大延伸率。在低温时,其性能变化与高温下情况恰恰相反。如钢铁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会产生急剧变脆的低温脆性,难以经受外力冲击。因此,一方面要了解使用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材料机械强度,同时还应注意其物理性质,特别是热传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过大,易产生应力和剩余应力。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考虑对机器、管道伸缩问题的影响。

2.耐蚀性

腐蚀有很多种,其腐蚀环境、腐蚀因素、腐蚀形式各有不同。按腐蚀环境分类,可将腐蚀分为湿腐蚀(水溶液腐蚀、大气腐蚀、土壤腐蚀、冷凝液腐蚀等)和干腐蚀(高温腐蚀、氧化、氮化、硫化、氢渗透等)。

按腐蚀因素分类,可分为纯化学或电化学腐蚀,以及在化学性或电化学性因素中还包含着机械因素的腐蚀。通常所说的腐蚀一般是指纯化学或电化学腐蚀,后者包括由应力作用形成的腐蚀开裂,如应力腐蚀、腐蚀疲劳等,以及由于物理损耗而促成的腐蚀,如空蚀损伤等。应力腐蚀开裂在化学装置上屡见不鲜,它具有如下特征:

(1)无论是机械的破坏力(应力)或腐蚀的单独作用,都不致引起较大损伤。只在二者共同作用时,才能发生此种腐蚀开裂。

(2)腐蚀介质弱的腐蚀性物质亦能引起开裂。因为特定的金属遇有特定的腐蚀介质时,易于开裂。

(3)这里常见于一般腐蚀的金属损耗现象并不显著。往往先形成沟、槽,然后由沟、槽部分引起开裂。开裂处深度极大,与宽度相差悬殊,没有开裂的部分如未经变形开口,一般常难辨认。(www.xing528.com)

此外,氢脆性开裂也属于一种应力腐蚀开裂,但一般大多另做处理。

按腐蚀形式分类,可分为全面腐蚀、局部腐蚀(晶界腐蚀、孔蚀、点蚀、沟状腐蚀、刃状腐蚀等)、腐蚀开裂(晶界开裂、贯粒开裂、粒内开裂)。

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如根据金属材料成分有无变化的分类法(如选择腐蚀、脱锌腐蚀等)及根据电池作用种类的分类法(异种金属接触腐蚀、间隙腐蚀亦可按这一分类考虑)等。

如上所述,腐蚀的原因和现象十分复杂。目前还找不到任何材料能在任何使用环境中完全耐蚀。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先详细了解环境条件,然后再根据使用效果、文献资料等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耐蚀性问题。一般使用的方法是把根据腐蚀数据中的侵入度作为评选标准。但实际选材时,务必注意以下事项:即通常表示的侵入度系数是指平均侵入度,因此,或可适用于全面腐蚀的情况,但对局部腐蚀就不能用此种表示法评定。再者,文献记载的腐蚀数据没有明显作用环境。不少此类数据如果移用到其他使用环境,就不一定适用,有时反而引起事故。此点必须注意。

(二)安全设计条件的确定

装置与设备的设计布置确定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这种条件不仅决定了装置与装置、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安全间距,而且决定了所有设备及关联系统的空间位置,决定了事故及应急状态下的处理顺序和处理技术。

1.化工装置(车间)安全设计条件内容

化工生产装置(车间)安全设计条件通常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工段、原料和产品仓库、控制室、露天堆场或储罐区等)、生产辅助设施(除尘通风室、配电间、机修间、化验室等)。

装置(车间)平面安全设计应符合全厂总图布置的要求并与其他装置(车间)等系统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经济效益好,尽可能做到占地面积少,建设、安装费用少,生产成本低;便于生产管理、物料输送,操作维修方便;妥善解决好防火、防毒、防腐等问题。同时,必须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法规。

2.资料准备

(1)工艺流程图。表示装置(车间)组成、工段划分、物料的输运关系、主要设备特征,由此正确估算出各工段或机械设备的占地面积。

(2)总图与规划安全设计资料。表明场地与道路情况,公用工程管道、污水排放点及有关机械设备的位置,由此可以从物料输送和各装置(车间)相互联系的角度确定装置(车间)各机械设备的位置。由气象资料,如根据温度、雨量,再结合工艺要求与操作,决定装置(车间)及设备能否设置在露天。并根据有关的标准及安全防灾规定决定各装置(车间)及机械设备的安全距离。

3.各工段布置形式的条件确定

一般有分散布置和集中布置两种形式。生产规模较大,装置(车间)内各工段的生产特点有显著差异的,需要严格分开。厂区平坦地形较小时,一般应分散布置。厂房的安排多采用单元式,即把原料处理、成品包装、生产工段、回收工段及特殊机械独立布置;对生产规模较小,生产中各工段联系频繁,生产特点无明显差异,且地势较平坦的,一般可以考虑集中布置,即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建厂地点的具体情况,可将装置(车间)的生产、辅助及机械设备集中在一幢房内。

4.露天布置与室内布置安全设计条件

露天布置的优点是建筑投资少、用地少,有利于安装检修,有利于通风、防灾、防爆、防毒;缺点是受气候影响大,操作条件差,自动控制要求高。所以,露天安全条件的确认是优先考虑的第一方案,只要有可能都应采用露天布置或半露天布置。目前,较大型的化工装置都采用此类安全设计,即大部分机械设备布置在室内或设顶棚,如泵、压缩机、造粒及包装设备等。

因为室内受气候影响小,劳动条件好,小规模的间歇操作、操作频繁的机械设备或低温地区的设备以布置在室内为宜,这类装置(车间)中常装大部分机械设备,辅助机械设备等布置在一幢或几幢厂房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