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脂的危害及其日益普及化趋势

高血脂的危害及其日益普及化趋势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LDLC浓度的升高、HDLC浓度的降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相关。另外,高血脂也可加重高血压。所以,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取决于2个条件,一为血脂高,二为动脉血管壁受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是致命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高血脂发病呈逐年增多和低龄化趋势。

高血脂的危害及其日益普及化趋势

1.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因为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血浆中脂质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病症,表现为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降低。流行病学资料显示,LDLC浓度的升高、HDLC浓度的降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相关。血浆中HDL可以促进甘油三酯水解,将外周组织中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被代谢,所以HDL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硬化的脂蛋白。而LDL是于人类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携带人体2/3以上的胆固醇。一般认为,体内LDL主要通过LDL受体的途径进行代谢,经溶酶体作用以后,水解生成游离胆固醇与脂肪酸,可以供细胞增殖,或者被胆固醇类激素胆汁酸盐的合成等利用,而LDL受体则重新进行下一次循环。高水平的LDLC可以使氧化型LDL升高,经过特异性受体大量进入巨噬细胞,致使巨噬细胞泡沫化,从而诱发冠心病。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血液中分布于各种脂蛋白中。按其分布密度不同,高脂血症在临床中分为5种类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据分析,我国的高脂血症基本上属Ⅱ型与Ⅳ型2类,其他的极少见。

Ⅱ型高脂血症最常见,也是和动脉粥样硬化最密切相关的类型,其主要原因在于LDL的升高。LDL以正常速度产生,但是因为细胞表面LDL受体数减少,使得血浆LDL的清除率下降,导致其在血液中堆积。因为LDL是胆固醇的主要载体,所以Ⅱ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Ⅱ型高脂血症又分为Ⅱa型和Ⅱb型,它们的区别在于:Ⅱa型只有LDL升高,所以只是引起胆固醇水平的升高,甘油三酯水平正常;Ⅱb型则是LDL与VLDL同时升高。因为VLDL含55%~65%的甘油三酯,所以,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甘油三酯随胆固醇水平一起升高。

Ⅳ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低于Ⅱ型,但仍很常见,其最主要特征为VLDL升高。因为VLDL是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主要载体,所以VLDL升高会引起甘油三酯的升高,有时也可以引起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Ⅰ型高脂血症非常罕见,在现有的医学文献报道中仅有100例左右。Ⅰ型高脂血症患者因为负责将乳糜微粒从血中清除出去的脂蛋白脂酶缺陷或者缺乏,乳糜微粒水平升高。乳糜微粒升高伴随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与胆固醇水平的轻度升高。

Ⅲ型高脂血症也不常见。它是一种由于VLDL向LDL的不完全转化而产生的一种异常脂蛋白疾病。这种异常升高的脂蛋白称为异常的LDL,它的组分和一般的LDL不同,明显含有更多的甘油三酯。

Ⅴ型高脂血症患者乳糜微粒和VLDL都升高。由于VLDL内绝大多数是甘油三酯,所以,在Ⅴ型高脂血症中,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胆固醇只有轻微升高。(www.xing528.com)

长期高脂血症(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与高LDL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脂质过多沉积在血管壁,并因此形成的血栓,使得血管狭窄、闭塞,而且血栓栓子也可能脱落而阻塞远端动脉,所以高脂血症可以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等脑部疾病的主要原因。另外,高血脂也可加重高血压。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壁变薄而易破裂,所以高脂血症也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正常的动脉到尚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需要10~20年的时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从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却有可能只要短短的几分钟。因此,积极开发辅助降血脂功能食品,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为重要。

2.血栓

血栓,即局部血液凝集成的块状物。其中,动脉血栓可导致如脑卒中、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外周动脉疾病等,而静脉血栓则可引发肺栓塞。血栓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健康人体内主要有2类物质参与凝血:一类为凝血物质,如凝血黄素A2、二磷酸腺苷、纤维蛋白与钙等,能够使血小板凝集成块,起到止血功能;另一类为抗凝血物质,如纤溶酶与前列环素等,有抗凝血与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与抗凝血物质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功能,保持人体健康。当人体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加,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A2也增加,并且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容易诱发血栓形成。例如,血糖增高时,糖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得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提高,黏度变大,易促进血栓形成。

3.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情况下,人体动脉血管内壁表面非常光滑,无凹凸不平的现象,血液能够很容易地通过,血脂难以于动脉内壁聚集。然而当动脉内壁受损以后,那些平时无法渗进动脉内膜的血脂便可以乘虚而入,在动脉内膜损伤处聚积,血小板也会在此处聚集,2种因素合在一起,导致动脉内膜中层细胞大量繁殖。在这一过程中,血脂还会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动脉内膜的斑块越来越大,渐渐向管腔鼓起,有的斑块还会出现钙化与纤维化,使动脉血管增厚、变硬、管腔变窄,最终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取决于2个条件,一为血脂高,二为动脉血管壁受损。因而,降低血脂,尤其是LDL,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过早形成,甚至还能使已有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逆转,使已经硬化的动脉血管恢复正常。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是致命的。一是当动脉血管变脆、硬化、失去弹性以后,在高血压的压力下,动脉血管非常脆弱的部位,如眼底动脉、脑动脉尤其容易破裂与出血,轻者致盲,严重的会致人死亡。二是当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后,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加上血脂又过高,尤其容易形成血栓。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不仅会致残,影响人的生命质量,甚至还可能导致猝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高血脂发病呈逐年增多和低龄化趋势。所以,开展中医药防治高血脂的研究,开发安全高效降脂药物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因为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众多海洋生物中蕴藏着很多生物活性特异、化学结构新颖、对维系生态环境与生命的最佳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肿瘤、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降血脂活性物质的研究,已经成为海洋药物领域热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