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控制原理和运行限制

基本控制原理和运行限制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输电系统运行中,负荷过大、过小或故障,使V1、V2过高或过低时,调控变压器分接头可改变V1、V2,可改善系统运行特性。若改变相控角已达到极限值时仍不能使Id=Id,则应再改变变压器分接头,调节V1和/或V2,使Id回复到Id,同时使相控角α、δ从极限值又回到合理的范围稳定运行。控制系统设计中应确保相控整流运行时α≥αmin。晶闸管断流后必须在其中导电载流子完全中和使其丧失导电性后,才能恢复阻断能力,阻断正向电压下重新导电。

基本控制原理和运行限制

图4-12a和图4-12b示出了首端换流器V1α1δ1或末端换流器V2α2δ2固定为某一定值时,中点电压Vr1mVM)、Vi2mVM)与Id的函数关系,可称之为直流输电系统的自然特性。

978-7-111-36565-5-Chapter04-201.jpg

图4-12 首端、末端换流器在整流、逆变工况时的VM=fId)自然特性

1.调控运行特性和工作点的两种方法

直流输电系统最重要的被控变量是直流电流Id直流电Vd功率Pd=VdId。由图4-11和整流电压、逆变电压及电流Id的表达式(4-35)、式(4-36)和式(4-37)可知调控直流输电电流Id、电压Vd或功率Pd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调控交流电源电压V1V2的大小;二是改变变换器的相控角α1α2(或β2=180°-α2)或δ2(或δ2=逆变角β2-换相重叠角γ2)。

(1)调控变换器交流电压V1V2

图4-23中首端变流器交流电压V1与升压变压器电压比有关,在VS一定时,改变变压器绕组的分接头,即可增高或降低V1,从而调控VdIdPd;在VR一定时,改变末端降压变压器的分接头,即可调高V2或降低V2,从而调控VdIdPd。在输电系统运行中,负荷过大、过小或故障,使V1V2过高或过低时,调控变压器分接头可改变V1V2,可改善系统运行特性。

(2)改变首端或末端变流器晶闸管触发延迟角α1α2β2δ2),可改变Vd1Vi2,从而改变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直流输出功率

图4-12a中直线⑩(AH)是当V1α1一定时式(4-38A)的整流器输出的线路中点电压Vr1mId下降的自然外特性。当V1、cosα1改变时该特性斜率不变,但平行向上或向下平移。直线⑩是首端换流器处于α1<90°的整流工况,Vr1m为正值。直线(19)ᣘ是α1>90°首端变换器处于逆变工况Vr1m(式(4-38C))为负值时的特性。图4-12b示出了类似的末端换流器的Vi2m-Id特性,直线(20)为α2>90°,δ2<90°末端换流器逆变工况时的式(4-39A),直线(29)为α2<90°整流公式(4-39C)。直流输电系统实际运行中,改变变压器分接头使V1V2改变调控VdIdPd速度较慢,每次调节约需5~6s,而改变换流器的触发相位(αβδ)调节VdIdPd则很迅速,仅需20~30ms。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这两种调控VdIdPd的方法总是配合使用,当检测到实际运行的VdIdPd与指令值有偏差时,为了快速调节应立即改变换流器相控角αβδ),使VdIdPd)恢复到指令值。如果相控角已达到极限值,Id仍达不到指令值,或当检测到交流电源电压V1V2偏离正常值超过一定的偏差时,则立即改变变压器分接头。经这种粗调后调控αβ(或δ)角,就能使VdIdPd跟踪指令值,使输电系统能在指令工作点稳态运行,且相控角αδ均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系统受到某种扰动使Id偏离指令值Id∗,则由式(4-37)可知,通过改变变换器相控角α1/δ2可以快速调控Id,使Id趋近Id∗。若改变相控角已达到极限值时仍不能使Id=Id∗,则应再改变变压器分接头,调节V1/V2,使Id回复到Id∗,同时使相控角αδ从极限值又回到合理的范围稳定运行。图4-12a、图4-12b示出首端、末端换流器在整流(α<90°)和逆变(α>90°)工况时线路中点直流电压VM=Vr1m=Vi2m与直流电流Id的函数关系,即VM=fId)自然特性。图4-12c的特性⑩是首端换流器处于整流工况时的Vr1mVM)与输电电流Id的自然伏安特性,图4-12c中的特性(20)是末端换流器处于逆变工况时的Vi2mVM)与输电电流Id的自然伏安特性。当输电系统从首端向末端传输功率时,工作点应是图4-12c所示的A点。这时线路中点直流电压为VM=VA,输电电流为Id=IAPd=VA·IA。同理当输电系统从末端向首端传输功率时(潮流翻转,Pd反向为负值),末端换流器应处于整流工况特性(29)(VM为负值,Id方向不变,功率Pd反向),而首端换流器应处于逆变工况特性(19)。这时的工作点为直线(19)ᣘ和(29)的交点N。VM为负值VNId仍为正值,Pd反向为负值。在交流电源电压V1V2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两个换流器的αβ角可以调控Id的大小,调控VM的大小及正负值,调控Pd的大小和方向,即调控直流输电的工作点。

2.整流运行最小触发延迟角αmin和逆变运行最小关断角δmin限制

(1)整流运行时最小触发延迟角αmin限制

由图2-12a和图2-12b可知,在A相晶闸管VT1自然换相点C1之前,B相电压瞬时值vb最负,C相电压vc最正,因此VT6、VT5同时导电。从C1点开始到C4点的180°时期中,va高于vcvac=va-vc为正值。当VT6、VT5仍在导电时,图2-12a中P点电压VP=vc,在C1点ωt=30°时,va=vcvac=0。从C1点开始VT1承受正向电压,978-7-111-36565-5-Chapter04-202.jpg978-7-111-36565-5-Chapter04-203.jpgV线电压有效值)。晶闸管外加触发脉冲时必须承受一定的外加正向电压,才能即时从断态转入通态,因此为了使外加触发脉冲时晶闸管能即时可靠地准确开通,触发延迟角α(图中α=ωt-30°)不能太小,通常取αmin=5°,这时外加触发脉冲时晶闸管承受的正向电压978-7-111-36565-5-Chapter04-204.jpg,足以确保晶闸管可靠准时地开通。控制系统设计中应确保相控整流运行时ααmin

(2)逆变运行时最小关断角δmin限制(www.xing528.com)

由图2-13b可知,逆变运行时α>90°,逆变角β=γ2+δ2<90°,在ωt=30°+α时触发开通晶闸管VT1后,A相电流ia=iT1从零上升,同时C相电流ic=iT5Id下降。经过一段换流重叠时间tγ对应的相位角γ后(γ=ωtγ),ia=iT1上升到Id,而ic=iT5下降到零,完成了Id从VT5到VT1的换流过程,即在ωt=30°+α+γ时,VT5断流。晶闸管断流后必须在其中导电载流子完全中和使其丧失导电性后,才能恢复阻断能力,阻断正向电压下重新导电。如果断流后其阳极-阴极之间又有外加的正向电压,这时即使不再受到触发脉冲作用,晶闸管由于其内部导电的载流子未被中和而仍具有导电性,也会重新开通导电,而使逆变器换流(电流Id从VT5转至VT1)失败。如果晶闸管断流后,仍需有一个时期toff使它承受外加反向电压才能使其丧失正向导电性和恢复正向阻断电压的能力,toff对应的角度δoff=ωtoff。图2-13b中从ωt=30°+α+γ晶闸管断流到ωt=30°+α+γ+δ=180°(C4点)的关断角δ期间,图2-13a中由于VT1已导通,VT5已关断,VP=vavc<va=VP,VT5承受反压,关断角δ对应的反压时间tδ=δ/ω,为了逆变运行时能可靠地换流,必须使tδ>toff,或者必须使δ=ωtδ>δoff=ωtoff。在频率f=50Hz的交流系统中,相角δ=ωt=2πft弧度)=2π×50×180t/π=18×103t。如果晶闸管恢复阻断正向电压能力所需的时间toff=0.2~0.4ms(200~400ms),则对应的重新获得阻断正向电压能力所需的恢复角δoff=3.6°~7.2°。因此为了换流器逆变运行时的安全可靠,逆变运行中换流时晶闸管断流后所剩余的反压期δ角(或称之为关断角δ)必需大于δoff。所以换流器控制系统在运行中任何时候必须使关断角δ>δoff=3.6°~7.2°。为了确保换流安全而留有余地,常取δmin>δoff。例如当δoff=7.2°时,实际工程中常取δmin=15°~18°,因此直流输电运行中为了确保逆变工况时的安全换流必须使关断角δ>δmin=15°~18°。由于晶闸管触发延迟角α=180°-β=180°-(γ+δ),δ=180°-γ-α。由于δ必须大于δmin,故由上式δ=180°-γ-α>δmin,必须有

α<180°-γ-δmin (4-40)

因此换流器运行时应受限于α>αminδ>δmin,或α<(180°-γ-δmin),所以换流器触发延迟角α的允许调控范围是

αminα≤(180°-γ-δmin) (4-41)

如果要求换流器在指令关断角为δ∗下运行,这时的晶闸管对应的相控触发延迟角αδ∗为αδ∗=180°-β=180°-(γ+δ∗)。由式(4-34A)可知这时晶闸管触发延迟角αδ应为

978-7-111-36565-5-Chapter04-205.jpg

直流输电运行时,触发延迟角α和关断角δ都不能太小,但也不宜过大。ααmin增大到90°时,由式(4-22B)可知,整流器功率因数越来越低。而逆变运行时,δδmin增大时,由式(4-29B)可知,逆变器功率因数越来越低,这都使直流输电时无功功耗增大。直流电压Vd降低,降低了输电容量,或传输一定有功功率时的电流Id必须增大,这又增大了有功功率损耗。实际运行中应保证在ααminδδmin范围内,同时联合协调控制整流器的α角和逆变器的β角,实现直流输电的安全、经济、高效、优质运行。

3.最大电流Idmax和最小电流Idmin限流控制

(1)最大电流Idmax限制

由于换流阀只允许有限的发热温升,因此不能长时间承受超过其额定值的大电流,也不允许短时(暂态)通过过大的冲击电流。一般地,换流阀的电流上限指定为Idmax=1.2pu。

(2)最小电流Idmin限制

加上这个限制是为了保证阀中有足够的直流电流以免出现电流中断运行,电流突然中断断开电路会导致非常危险的暂态直流高电压。这是由于当直流平均电流值较小时,如果有较大的谐波电流存在,谐波电流叠加在直流平均电流上可能出现某一时刻的直流电流中断现象,这时会引起晶闸管上突然出现极高的过电压Imin的典型值为0.2~0.3pu,如果输电系统中的平波电抗较大,则谐波电流会小些,这时最小电流限制也可取小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