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貌学及其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关系

地貌学及其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关系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表面具有各种不同规模,不同起源,不同年代共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形形态,这些地形形态的高低起伏,称为地貌。研究地球表面地形形态的科学就叫地貌学。地貌学涉及的范围很广,现将与水利水电工程有关的地貌形态,简介如下。图1-16侵蚀阶地图1-17基座阶地嵌入阶地。图1-20上叠阶地图1-21掩埋阶地

地貌学及其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关系

地球表面具有各种不同规模,不同起源,不同年代共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形形态,这些地形形态的高低起伏,称为地貌。研究地球表面地形形态的科学就叫地貌学

地貌学涉及的范围很广,现将与水利水电工程有关的地貌形态,简介如下。

一、山岳地形中的几种常见类型

(1)单面山。它是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地形。外形不对称,一坡和岩层层面一致,坡度平缓的常称为构造坡;一坡为外力地质作用沿岩层裂隙破坏而成,坡度陡峻的又称为剥蚀坡。如果岩层的倾角超过30°以上时,则两坡的坡角往往相差不大,称为猪背岭地形。两个山岭之间的凹地,是由各种不同的外力剥蚀作用形成的,也叫次生凹地。

(2)褶皱山。所谓褶皱山绝不是因为褶皱作用而形成的山,只是指山岳的地质基础是褶皱岩层。这种褶皱山分布很广,到处可见。

虽然在褶皱形成的初期,背斜构成高地,向斜构成凹地,但随着不断破坏的结果,背斜因为容易剥蚀而形成河谷凹地,而原来的向斜低地则成为山岭,这种地形也是目前最常见到的,叫做逆地形。

(3)断块山。断块山是由于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断裂造成的。它可以只在一面有断裂,也可能两面均受断裂控制。断裂构造在地形上有很好的反映,可以形成湖地、凹地、台地等。最初形成的断块山可能具有完整的断面及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为山前的陡坡或陡崖,断层线控制了坡底的轮廓,使山地与平原的界线很直。但由于后来的不断侵蚀,原始断层面受到破坏,山坡后退,并形成山前断层三角面。断层线距山前有一段距离,为山前堆积物所覆盖。

二、河谷地貌

河谷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场所,因此,研究河谷的形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河谷形态要素

从河谷的横剖面来看,一般都具有下列几个形态要素,如图1-14所示。

(1)谷底。河谷谷底宽窄不一,表面平缓程度也随着侵蚀与堆积过程而不同。初期谷底常常略向河床倾斜,后期发展为一部分向一侧或两侧倾斜。河流弯曲越大,谷底宽度就越大。

(2)河床。在最初发展阶段,河床与谷底为同一宽度,河床占谷底的全部。当河谷加宽,河水量不能占满谷底时,则只占一部分,且常是谷底的最低部分。

(3)谷坡。是谷底两侧高出的坡地,常有不同的陡度和不同程度的凸凹。

(4)坡缘。即谷坡上部转折处。

(5)坡麓。又称坡脚或坡底,即谷坡的下部转折处。

(二)河谷阶地

1.阶地的要素

从阶地的形态上看,阶地的组成有下列几部分,如图1-15所示。

图1-14 河谷要素示意图

1—谷底;2—河床;3—谷坡;4—坡缘;5—坡麓

(1)阶面。是阶地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代表古河流曾侵蚀徘徊过的残余面。

(2)眉峰(前缘)。为阶面与阶坡相交的线,有时也成一狭长的带面。

(3)阶坡。为连接一个高阶面及另一个低阶面的斜坡。阶坡是在高阶面形成之后,河谷受到河流下切作用的遗迹。(www.xing528.com)

(4)外缘(坡脚)。为阶坡与河漫滩或与低一级阶面的交线,它总是朝向河床或朝向比较年轻的阶地。

(5)后缘。为阶面与河谷坡或另一高一级阶梯的交线,新阶地的后缘即为老阶地的外缘。

(6)河漫滩。是河流冲积物近期堆积而成的,在洪水期被河水淹没,枯水期则露出河水面。

2.河谷阶地的类型

图1-15 阶地剖面示意图

1—阶面;2—眉峰;3—阶坡;4—外缘;5—后缘;6—河漫滩面

(1)侵蚀阶地。这种阶地的特点是阶面上冲积层很薄,常见的是圆滑的砾石,有时甚至没有冲积物。陡坎上露出基岩,阶面平缓,并明显地向下游倾斜,它是地壳变动造成的,如图1-16所示。

(2)基座阶地。是从侵蚀阶地到堆积阶地的过渡形态。阶地面上冲积物可以很厚,在陡坎底部露出一些基岩。这种阶地在山区河流中比较经常见到,阶地的基座表现很清楚,如图1-17所示。

图1-16 侵蚀阶地

图1-17 基座阶地

(3)嵌入阶地。这种阶地与基座阶地不同之点在于阶地陡坎上并不露出基岩,但它也不同于堆积阶地。后期河床比前一期下切要深,而使后期的冲积物嵌入到前期的冲积物中,它表明地壳上升幅度是一次比一次剧烈,如图1-18所示。

(4)内叠阶地。新的阶地套在老的阶地内,每一次新的侵蚀作用都只切到第一次基岩所形成的谷底,而所堆积的阶地范围内一次比一次小,厚度也一次比一次薄,这说明地壳每次上升幅度基本一致,而堆积作用逐渐减弱,如图1-19所示。

图1-18 嵌入阶地

图1-19 内叠阶地

(5)上叠阶地。上叠阶地与内叠阶地不同之处是新阶地完全坐落在老阶地之上,也就是河流的几次下切都未达到基岩,即深切侵蚀作用逐渐减小,堆积作用规律也一次比一次减小。它说明每一次的升降运动幅度都是在逐渐减小,如图1-20所示。

(6)掩埋阶地。即老的阶地被新的阶地所掩埋。研究这种阶地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主要根据钻孔资料来分析,这种阶地的生成是地壳经常下降所致,所以常在下降的冲积平原中出现,如图1-21所示。

图1-20 上叠阶地

图1-21 掩埋阶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