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熔断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熔断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熔体是熔断器的核心部件。熔管是灭弧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又起支持和保护熔体的作用。熔断器的工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熔断器因过载或短路而发热到熔化温度。因此,熔断器的动作时间为以上几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总和。熔断器熄灭电弧的能力决定其开断能力的大小。

熔断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一、熔断器的基本结构

熔断器主要由金属熔体、支持熔体的载流部分(触头)和外壳(熔管)组成。某些熔断器内还装有特殊的灭弧物质,如产气纤维管、石英砂等用来熄灭熔体熔断时产生的电弧。熔体是熔断器的核心部件。目前,熔断器所采用的熔体材料有铅、锌等,这些材料的熔点(分别为320℃、420℃)较低而电阻率较大,所制成的熔体截面也较大,导电性也差,这样,在熔化时将产生大量的金属蒸气,使电弧不易熄灭。所以这类熔体只能应用在500V及以下的低压熔断器中。

铜和银的导电性能好,热传导率较高,可以制成截面较小的熔体,有利于电弧的熄灭。因此铜熔体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压的熔断器中;银熔体的价格较高,只使用于高电压、小电流的熔断器中。但铜和银熔体的熔点(分别为1080℃和960℃)较高。当熔断器长期通过略小于熔体熔断电流的过负荷电流时,熔体不易熔断而发热,使温度升高损坏其他部件。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最简便的方法是在铜或银熔体的表面焊上小锡球或小铅球,当熔体发热到锡或铅的熔点时,锡或铅的小球先熔化,而渗入铜或银的内部,形成合金,电阻增大,发热加剧,同时熔点降低,首先在焊有小锡球或小铅球处熔断,形成电弧,从而使熔件沿全长熔化。这种方法称为冶金效应法,亦称金属熔剂法。

熔管是灭弧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又起支持和保护熔体的作用。

有些熔断器在熔管中填入石英砂,然后两端焊上顶盖,使熔断体密封,石英砂可以起到熄灭电弧的作用。有些熔断器则采用的是产气管,熔体熔断后,在电弧高温作用下,熔管内壁分解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等向管的两端喷出,对电弧产生纵吹作用,使其在过零时熄灭。

二、工作原理

熔断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或线路的电源侧。当电路中发生过负荷或短路时,熔体被过负荷或短路电流加热,并在被保护设备的温度未达到破坏其绝缘之前熔断,使电路断开,设备得到了保护。熔体熔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熔体熔点的高低和所通过电流的大小。熔体材料的熔点越高,熔体熔化就越慢,熔断时间就越长。熔体熔断电流和熔断时间之间呈现反时限特性,即电流越大,熔断时间就越短;反之,熔体熔断时间越长。(www.xing528.com)

熔断器的工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熔断器因过载或短路而发热到熔化温度。

(2)熔体的熔化和汽化。

(3)触头之间的间隙击穿和产生电弧。

(4)电弧熄灭、电路断开。

因此,熔断器的动作时间为以上几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总和。熔断器熄灭电弧的能力决定其开断能力的大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