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钉螺生物特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钉螺生物特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目前研究结果表明钉螺在大于33°15’以北的地区,钉螺很难生存。根据钉螺的生态习性研究的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影响着钉螺的螺卵的发育、钉螺的耗氧量、钉螺酶的活性等钉螺的生理特性。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相应增强,钉螺的活动性和繁殖能力也随之增强。钉螺属水陆两栖螺蛳,其生物活动能力非常小。这两个数值可以作为这两级钉螺阻力系数的平均值。钉螺静水沉速的应用公式。

钉螺生物特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1.钉螺的生存环境

钉螺为雌雄异体、卵生、水陆两栖动物,成螺以陆生为主,喜欢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的地方生话。在河沟塘边,钉螺以距常年水位线上3m的范围最多。钉螺的生存和扩散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具体有:纬度、温度、高程、水位、土壤和植被等。

(1)纬度。气候影响使得钉螺在高纬度区域无法生存。根据目前研究结果表明钉螺在大于33°15’以北的地区,钉螺很难生存。

(2)温度。环境温度是钉螺十分重要的生态因子,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钉螺的生长、发育、繁殖与分布。钉螺是一种狭温性动物,适宜钉螺生活与繁殖的温度为20~30℃,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其活动、繁殖甚至影响寿命。根据钉螺的生态习性研究的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影响着钉螺的螺卵的发育、钉螺的耗氧量、钉螺酶的活性等钉螺的生理特性。洪青标等研究表明螺卵的发育零点为11.79℃,高温临界温度为38.22℃,螺卵的发育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过高对螺卵的发育有抑制作用,27℃左右为钉螺卵发育的最适温度。杭德荣、周晓农等研究表明钉螺的耗氧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如图9-2所示),过高和过低的温度明显抑制钉螺氧代谢,温度为36℃时耗氧量达到最大。杨坤、周晓农研究了春季温度变化对钉螺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钉螺酶(NOH、SDH、LDH、AchE)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相应增强,钉螺的活动性和繁殖能力也随之增强。

图9-2 钉螺(每只)的耗氧量和环境温度

图9-3 钉螺的外形

表9-1 钉螺分级表

2.钉螺的静水沉速

钉螺的静水沉速是钉螺的主要水力特性之一。对研究钉螺在江、河、渠道中的运动以及设计防止钉螺扩散的工程措施,静水沉速是一项重要因素。

(1)钉螺静水沉速分析。钉螺静水沉速的物理意义是钉螺在静态水体中下沉的速度,单位用cm/s,常用符号ω0表示。钉螺属水陆两栖螺蛳,其生物活动能力非常小。钉螺一旦脱离水面就像无生命物体一样受重力的支配而下沉,因此,可以运用一般运动学理论来研究钉螺在静水中的运动规律。假定一只钉螺的体积为V,它在水中以等速运动下沉,根据惯性定律导出钉螺静水沉速的理论表达式为:

式9.1中V——钉螺的体积,cm3

S——钉螺下沉方向(即钉螺承受阻力面)的投影面积,cm2

γs——钉螺的重率,γs=1.80g/cm3

γ0——水的平均重率,γ0=1.00g/cm3

g——重力加速度,g=981cm/s2

ψ——形状修正系数,ψ=φ;

Ca——阻力系数。

从式(9.1)中看出,影响钉螺静水沉速的主要因素一共有7个,其中γs、γ0和g为固定常数,其余4个(V、S、ψ、Ca)为变数,因此,式(9.1)的求解还需要确定这4 个变数的函数关系。

钉螺的体积V与螺体的几何尺寸和几何形状有关,不同级别的钉螺,几何尺寸不一样,几何形状也不尽相似,但均可看作近似圆锥体,故V的函数关系可用圆锥体公式:

钉螺承受阻力面面积与钉螺下沉方向有关,其值等于钉螺下沉方向投影面面积。根据长科院的试验,钉螺一般以水平方向下沉如图9-4,则有

形状修正系数ψ为无因次系数,在静水沉降中暂时假定ψ=φ=h/D。

将上述函数关系合并到式(9.1)并简化求得:

式(9.4)代表钉螺静水沉速的一般表达式,式中的阻力系数Ca为待定值,需通过试验来确定。

图9-4 钉螺下沉示意图

长科院的试验资料表明,钉螺的沉降速度随螺体的增大而增大,阻力系数则与此相反,随螺体的增大而减小。钉螺在静水中下沉一般比较平稳,只有极个别钉螺在下沉过程中略显摆动,其下沉轨迹与水平线接近于垂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螺口向下、向上或水平,如图9-5所示)投放,螺体均以水平方式下沉,见图9-4和图9-5(c)。不同级钉螺的沉速和阻力系数变化范围如表9-2。

图9-5 投放钉螺3种方式示意图

表9-2 不同级别钉螺静水沉速、阻力系数变化范围表

(2)钉螺静水沉降阻力系数。由公式(9.4)知,钉螺的沉降阻力系数Ca,是计算钉螺静水沉速不可少的重要参数,根据试验资料推算,Ca的值不是一个常数,而且变幅很大,它的最大最小比值约为140,即大小相差140 倍左右,因此,还必须对Ca 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物体沉降理论,物体在介质中运动,其阻力系数与介质的绕流性质有关,代表流体绕流性质的特征数一般用颗粒雷诺数Red表示:

上式中,v为水的动滞性率。

钉螺的沉降阻力系数和它的绕流雷诺数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对试验实测资料的分析可以找出这种关系的变化规律。对不同级别的钉螺情况不同,分别是:第Ⅰ组钉螺(幼螺)Ca、Red 点子分布在9<Red<50,3.1<Ca<42.1区间,这一级钉螺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变化的特点是:雷诺数的变幅不很大,但阻力系数的变幅却相对较大,大小比值达13 倍多;表现为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倒数成比例关系,即

第Ⅱ级和第Ⅲ级钉螺,Ca、Red 点子分别在300<Red<600、0.42<Ca<l.35和600<Red<1200、0.35<Ca<0.93两个区间,这两级钉螺Ca~Red关系变化的共同特点是雷诺数的变幅较大而阻力系数的值变幅较小,因此,这两级钉螺的阻力系数均可视为常数。根据试验资料统计,第Ⅱ级钉螺阻力系数的平均值为0.80,第Ⅲ级钉螺阻力系数的平均值为0.50。这两个数值可以作为这两级钉螺阻力系数的平均值。

(3)钉螺静水沉速的应用公式。根据不同级钉螺阻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分别得各级钉螺的静水沉速公式如下:

Ⅰ级钉螺Red<50、ψ<2.0、螺旋数<4.5 旋

Ⅱ级钉螺300<Red<600、2.0<ψ<2.5、螺旋数4.5~7.5 旋

Ⅲ级钉螺 Red>600、ψ>2.5、螺旋数>8 旋

3.钉螺螺卵的重率和静水沉速

(1)螺卵的重率。螺卵,这里是指包括泥皮和卵胚在内的两种物质结构。螺卵呈土黄色圆珠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几何形状,大多数接近圆球体,少数近似椭球体,颗粒直径在0.5~1.0mm之间,大部分为0.7mm左右,级配比较均匀。在常温下采用滤纸和变色硅胶干燥方法测得螺卵的平均重率为2.29g/cm3

(2)螺卵的静水沉速。由于螺卵的形状接近圆球体,故螺卵静水沉速可以采用圆球体沉速的基本公式:

式中ω代表螺卵的静水沉速,D代表螺卵的直径,γS、γ0分别代表螺卵和水的重率,Ca代表螺卵的沉降阻力系数。只要确定了螺卵的沉降阻力系数Ca的值,便可以根据螺卵的大小利用(9.10)式来计算它的静水沉速。根据长科院所做实验资料,可知螺卵沉降阻力系数和雷诺数(螺卵颗粒雷诺数Red=ω D/v)关系为:

最后得螺卵的静水沉速公式为:

4.钉螺的动水沉速

物体在流动水体中沉降,是江河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动水沉速的物理意义概括起来说,就是指物体(包括钉螺)在流水中向下运动的速度。物体在紊流中下沉,一般受重力、惯性力、紊动向上的上举力和阻力这四种力的综合作用。在水流雷诺数不太大(Re<4×104)条件下,上举力相对的较重力和惯性力小得多,因而可以略去不计,则主要的作用力是重力、惯性力和阻力三项。假定钉螺在流水中以等速直线运动方式下沉,根据惯性定律,可以推导得钉螺动水沉速的基本公式为:

Cp为作用力系数;Cb为动水沉降阻力系数。(www.xing528.com)

由于钉螺的几何形状为圆锥体,而它在动水中沉降方向也和在静水中一样,一般以水平形式下沉,故水流作用于螺体面的投影面积SP和阻力方向投影面积Sb为等值,即K1的值可以取其等于1。同样圆锥体的各个侧面都是对称的,因而K2的值也可取其等于1。K3的取值比较困难,因为迄今尚无适当方法和仪器分别测出作用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值。但是从相对运动分析,这两者的物理性质并无差异,它们的差别仅在于数值上可能有所不同,即Cp=Cb,Cp>Cb,Cp<Cb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因此K3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K3=1,K3<1或K3>1。鉴于当前的测量水平,目前只能暂时采用K3=1。

参考麦克诺恩等人的试验,形状修正系数采用 、并用(9.2)、(9.3)两式表示V和Sb的值,则公式(9.13)可简化为:

公式(9.14)为钉螺动水沉速应用公式,该式的应用需通过水槽试验确定其中的主要参数,即动水沉降阻力系数Cb的值。

根据长科院试验结果,钉螺在流动水体中沉降运动状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a)钉螺在动水中的下沉方式与在静水中下沉方式一样,一般以水平形式下沉,水流作用方向的投影面和螺体前进方向的投影面均为钉螺的侧截面。

(b)钉螺在下沉过程中一般能保持平稳状态,但个别钉螺略有摆动。

(c)在水流流速小于10cm/s时,钉螺下沉到水底后立即停止运动,不产生位移;在水流流速大于10cm/s时,钉螺下沉到水底后出现滑动或滚动现象,滑动或滚动距离随流速的增大而加长,在遇到河底有障碍物时,钉螺才停止滚动。

(d)钉螺下沉运动的轨迹,在流速小于10cm/s 时接近于直线运动;当流速超过10cm/s 时,钉螺的运动轨迹略呈抛物线型。

(e)在水流流速较大,紊动强度较高(如水流雷诺数Re>4×104)时,钉螺脱离水面后虽然最终也沉到水底,但呈现“漂移”现象,出现阻力系数为虚数,说明需要考虑水流紊乱动对钉螺沉降的影响。

5.钉螺的起动流速

(1)钉螺的起动状态。钉螺具有三种不同的起动状态:无吸附力(闭厣)状态;动床有吸附力起动和定床有吸附力起动状态。钉螺在不同状态下起动,其起动流速的临界值也不相同,分述如下:

l)无吸附力起动。钉螺的吸附力是在它开厣进行生物活动时才会存在,闭厣时钉螺便完全丧失了它的吸附能力。钉螺在闭厣状态下起动,起动流速的临界值最小且可以与水力因素变化建立关系。

2)动床有吸附力起动。动床有吸附力起动是指钉螺吸附在可冲性河床表面上的起动。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吸附力的作用,钉螺可以抵抗一定流速的水流对它的冲击,因而起动流速的临界值要大于无吸附力的起动流速临界值。但当水流作用于螺体时受到螺体的阻碍,底部流速将发生局部绕流,当绕流流速超过床沙起动临界流速时,床面将发生冲刷并带动钉螺也随之而起动。这种情况钉螺起动的边界条件最复杂,由水流强度、床沙起动条件和钉螺吸附力强弱等诸因素所决定。因而这种状态的起动不能单纯依靠水力学方法解决。

3)定床有吸附力起动。如果河床由岩石水泥板构成,钉螺吸附在这些不可冲(或称耐冲性强)的床面上,称为定床有吸附力起动。这种状态起动除与水力强度和钉螺吸附能力强弱有关外,还与构成床面材料的性质(木板、铁板、水泥板、岩石等)和粗糙程度有关,也不能简单依靠水力学方法解决。

(2)钉螺的起动现象和起动流速公式。

1)钉螺起动现象。水下钉螺起动具有以下特点:

钉螺无论在何种状态下起动,一旦起动都以滚动形式向前滚动,很少以滑动或跳跃的形式运动。螺体的运动方向一般是螺径方向与流向平行,螺高方向与流向垂直,因为螺体沿螺径方向的几何形状为圆形,易于滚动而且滚动的摩擦阻力最小。

在三种不同起动状态下,以无吸附力状态的起动流速为最小,最大值不超过19cm/s,最小值仅14cm/s。定床有吸附力状态的起动流速值为最大,流速达到60cm/s时只有少量钉螺可以起动,流速达107cm/s时起动的钉螺数尚在40%以内,即大部分钉螺尚未能起动。动床有吸附力状态居中,起动流速在30~40cm/s之间。

以上特点是在试验室条件下观察到的现象,影响水下钉螺运动还有其他因素,如水深、时间以及钉螺的生物特性等,在目前条件下尚难进行试验。

2)无吸附力钉螺起动流速公式。根据滚动力矩平衡以及采用垂线流速指数分布公式形式,推导得钉螺起动流速表达式为:

式中K代表钉螺起动的综合系数;m代表流速分布指数。这两个无因次数均通过试验来决定。

通过对实验资料进行分析,K值随水深有所变化,当水深H≤30cm时,K=0.26;当H>30cm时,K=0.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