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生丝检验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国际生丝检验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05年,法国政府在里昂设立第一家公量检验所,随后意大利、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亦相继设立公量检验所。自实施品质分级检验以来,该两所业务发展很快。横滨生丝检验所集中了雄厚的研究力量,对国际生丝检验有较大影响。

国际生丝检验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一)欧洲

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中国丝绸产品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工艺水平相比,中国丝绸是真正的“巧夺天工”,让西方人大开眼界。欧洲匠人很快便学会了养蚕缫丝技术,开始仿造中国丝绸。到16世纪之前,意大利、法国已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丝绸基地,丝绸当时成为欧洲皇室一种专用奢侈品,皇帝加冕、大婚都喜欢用丝绸,但主要的生丝原料来源于中国。好战强势的欧洲人不仅仅局限于拥有丝绸产品,他们希望得到好的生丝原料和对丝绸贸易更多的话语权,于是,1724年意大利的图利诺市创立了生丝检验所,此为最早的生丝检验机构。其后法国里昂等城市相继建立生丝检验机构,均系私立。1805年,法国政府在里昂设立第一家公量检验所,随后意大利、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亦相继设立公量检验所。生丝公量检验中,规定的回潮率(11%)系法国人Darsy等研究测定,于1840年经法国里昂商业会议同意,后逐步被各国所采用,成为国际公认的生丝标准回潮率。1906年,欧洲各国已有生丝公量检验所20~30家,而品质检验比较完善的有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少数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抵制,虽然,我国是生丝生产和出口最大国家,但生丝贸易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欧美日发达国家手中。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生丝检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检验机构为瑞士苏黎世生丝检验所,该机构成为当时欧洲客户对我国出口生丝提出品质、重量异议或索赔的仲裁机构,随着欧洲丝绸生产的萎缩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生丝检验机构大规模发展,瑞士苏黎世生丝检验所的业务走向萧条,遂改变研究方向,逐步发展成为现国际著名的纺织品检验机构(TESTEX检验机构)。此后,欧洲少有检验机构从事生丝检验,仅有个别机构仍在开展生丝检验技术的研发工作,在中国技术的影响和推动下,2010年意大利COMO市丝绸研究所也购置了生丝电子检验设备,进行生丝电子的检验。

(二)美国

美国于1880年在纽约设立商办生丝检验所,1907年由政府合并成立规模宏大的生丝检验所,成为国家检验机构。当时美国的生丝贸易国主要是日本,为了贸易定质需要,日、美两国研究生丝质量检验技术并于1924年采用黑板机进行匀度检验,这是当时检验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至此,世界生丝检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形成以匀度检验为中心的所谓“匀度万能”时代,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缫丝技术是以立缫为主,纤度控制比较难。美国在1926年基本奠定以器械检验为主的生丝分级检验方法,并于1929年在纽约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生丝分级技术协会上,公布国际生丝分级制,协调产销双方主张,到目前为止的现代生丝检验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基于这种分级方式。随着美国产业转型,传统的丝绸加工已经退出美国产业,生丝检验不再是美国关注重点,生丝检验机构也随之消失。(www.xing528.com)

(三)日本

作为20世纪初主要的生丝出口国和技术领先国家,日本于1895年在横滨、神户设立国立生丝检验所。1900年,神户检验所宣告废止;1923年,日本大地震后恢复并重新扩建;1926年3月落成,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均为世界之冠;1928年实施公量检验;1929年公布生丝分级检查法,经修正后于1932年实施,以后又经过多次修正。自实施品质分级检验以来,该两所业务发展很快。横滨生丝检验所集中了雄厚的研究力量,对国际生丝检验有较大影响。几十年来,国际生丝检验标准及分级方法均采用日本方法,提交国际生丝协会讨论通过。由于业务的逐步萎缩,20世纪90年代末,神户与横滨丝检所合并。2000年以后,日本蚕丝会社联合横滨丝检所进行生丝电子检验技术研究,但由于其研究方向与中国研究的主流方向不一致,再加上日本国内丝绸业消失殆尽,其研究结果也中途夭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