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磁干扰源分类方法详解

电磁干扰源分类方法详解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电磁干扰源的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按存在区域分类电子设备的内部及外部都存在着各种电磁干扰。因此,可将电磁干扰源分为外部干扰源和内部干扰源。内部干扰源是指设备内部电路单元之间、元器件之间及导线之间的电磁干扰。干扰信号的带宽大于指定感受器带宽的称为宽带干扰源,反之称为窄带干扰源。

电磁干扰源分类方法详解

对于电磁干扰源的分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按存在区域分类

电子设备的内部及外部都存在着各种电磁干扰。因此,可将电磁干扰源分为外部干扰源和内部干扰源。外部干扰源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干扰,这些电磁波是通过设备外壳、无线及各种输入馈线等途径输入设备内部的。其中有些是自然界产生的,如宇宙干扰;有些是人为的,如放电干扰。外部干扰包括以下几种:

1)外部的高压线、电源通过绝缘漏电而干扰电子设备或系统;

2)外部大功率设备在空间产生很强的磁场,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电子设备或系统;

3)空间电磁波对电子线路或系统产生的干扰;

4)工作环境温度不稳定,引起电子设备或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改变造成的干扰;

5)由工业电网供电的设备和由电网电压通过电源变压器所产生的干扰。

内部干扰源是指设备内部电路单元之间、元器件之间及导线之间的电磁干扰。如电子设备内共用电源或地线造成的共阻抗干扰,包括以下几种:

1)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有关;

2)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扰;

3)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影响元件本身或其他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

4)大功率或高电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他部件造成的干扰。

在电子设备内,这些电磁干扰都是通过寄生耦合形成的。寄生耦合有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两种。(www.xing528.com)

2.按频率范围分类

从干扰信号的频率来分,可把干扰源分为:

1)工作频率干扰源。50Hz及其谐波,波长为6000km,包括输配电以及电力牵引系统;

2)甚低频干扰源。30kHz以下,波长大于10km;

3)载频干扰源。10~300kHz,波长大于1km,包括高压直流输电谐波干扰、交流输电谐波干扰及交流电气铁道的谐波干扰等;

4)射频及视频干扰源。300kHz~300MHz,波长在1~1000m之间,包括工业、科学和医用射频设备、输电线电晕放电、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火花放电以及内燃机电动机家用电器和照明电器等;

5)微波干扰源。300MHz~300GHz,波长在1mm~1m之间,包括特高频、超高频、极高频干扰;

6)雷电及核电磁脉冲。频谱在0~1GHz之间。

3.按是否有人为因素分类

人为干扰源是由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能量干扰,包括功能性干扰源和非功能性干扰源。功能性干扰源是指设备、系统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产生有用电磁能量,而对其他设备、系统造成干扰的用电装置,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又称为有意发射干扰源;非功能性干扰源是指设备、系统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无用电磁能量,对其他设备、系统造成的干扰的用电装置,如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这些部分又称为无意辐射的干扰源。

干扰源的分类方法很多,从电磁干扰信号的频谱宽度来分,可分为宽带干扰源和窄带干扰源。它们是相对于指定感受器的带宽大或小来加以区分的。干扰信号的带宽大于指定感受器带宽的称为宽带干扰源,反之称为窄带干扰源。

此外,根据干扰场的性质又可分为电场干扰、磁场干扰和电磁场干扰。根据干扰波形可分为连续波、周期脉冲和非周期脉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