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频系统电磁干扰源与传播途径分析

变频系统电磁干扰源与传播途径分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变频器对系统内其他的电子、电气设备来说是一个电磁干扰源。其干扰途径与一般的电磁干扰途径是一致的,主要分为空间辐射干扰、耦合干扰、电源干扰。这些干扰源产生的辐射波频率范围广且无规律。其辐射场强取决于干扰源的电流强度、装置的等效辐射阻抗以及干扰源的发射频率。

变频系统电磁干扰源与传播途径分析

1.电磁干扰源

电磁干扰是指外部噪声和无用信号在接收中所造成的干扰,通常是通过电路传导和以场的形式传播的。变频器的整流桥对电网来说是非线性负载,它所产生的谐波会对同一电网的其他电子、电气设备产生谐波干扰。另外,变频器的逆变器大多采用PWM技术,当其工作于开关模式并做高速切换时,产生大量的耦合性噪声。因此,变频器对系统内其他的电子、电气设备来说是一个电磁干扰源。另一方面,电网中的谐波干扰主要是通过变频器的供电电源干扰变频器。

2.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变频器能产生功率较大的谐波,对系统的其他设备干扰性较强。其干扰途径与一般的电磁干扰途径是一致的,主要分为空间辐射干扰(即电磁辐射干扰)、耦合干扰、电源干扰。这些干扰源产生的辐射波频率范围广且无规律。空间辐射干扰以电磁感应的方式通过系统的壳体、导线等形成接收电路,造成对系统的干扰。变频器对相邻的其他线路产生感应耦合,感应出干扰电压或电流。同样,系统内的干扰信号通过相同的途径干扰变频器的正常工作。

(1)电磁辐射

变频器如果不是处在一个全封闭的金属外壳内,它就可以通过空间向外辐射电磁波。其辐射场强取决于干扰源的电流强度、装置的等效辐射阻抗以及干扰源的发射频率。当变频器的金属外壳带有缝隙或孔洞,则辐射强度与干扰信号的波长有关,当孔洞的大小与电磁波的波长接近时,会形成干扰辐射源向四周辐射。而辐射场中的金属物体还可能形成二次辐射。同样,变频器外部的辐射也会干扰变频器的正常工作。(www.xing528.com)

(2)传导

电磁干扰除了通过与其相连的导线向外部辐射,也可以通过阻抗耦合或接地回路耦合将干扰带入其他电路。与辐射干扰相比,其传播的路程可以很远。比较典型的传播途径是:变频器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将沿着配电变压器进入中压网络,并沿着其他的配电变压器最终又进入低压配电网络,使接自低压配电网络的电气设备成为远程的受害者。

(3)感应耦合

感应耦合是介于辐射与传导之间的第三条传播途径,当干扰源的频率较低时,干扰的电磁波辐射能力相当有限,而该干扰源又不直接与其他导体连接,但此时的电磁干扰能量可以通过变频器的输入、输出导线与其相邻的其他导线或导体产生感应耦合,在邻近导线或导体内感应出干扰电流或电压。感应耦合可以由导体间的电容耦合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由电感耦合的形式或电容、电感混合的形式出现,这与干扰源的频率以及与相邻导体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