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用水水质评价优化方案

生活用水水质评价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水质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表3-27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分级生活用水水质评价结果①第Ⅰ含水岩组根据地下水质量级别,结合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氟化物含量综合评价,研究区内第Ⅰ含水岩组可分为四个级别,地下水质量评价见图3-6。在黄河以东月牙湖地区主要为氟化物超标,除此之外,在部分控制点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超标。

生活用水水质评价优化方案

(1)评价因子和方法

水质评价选用色度、浑浊度、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性酚类、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镉、铬、铅等22项作为评价因子,以本次勘探所取得的水质资料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内前人水质资料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水质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

综合评价分值F,按下式计算:

式中:

F2 max——单项组分评价分值中的最大值;

n——项目数。

单项组分评价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Fi——评价某因子实测值。

根据水质单项因子对照表3-25评价水质综合指数F值,根据水质综合指数F值,按照表3-26划分地下水水质级别。

表3-25 单项组分评价分值对照

表3-26 地下水水质级别

地下水质量评价:根据水质级别和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氟化物含量综合评价(表3-27)。

表3-27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分级

(2)生活用水水质评价结果

①第Ⅰ含水岩组

根据地下水质量级别,结合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氟化物含量综合评价,研究区内第Ⅰ含水岩组可分为四个级别,地下水质量评价见图3-6。

Ⅰ级:可供饮用的地下水

可供饮用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永宁县—吴家庄一带及研究区河西平原的中部掌政—金贵—立岗一线带状区域内,地下水径流快,水质好,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1 g/L,氟化物含量小于1 g/L,地下水水质级别小于2.5,为良好地下水。

Ⅱ级: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

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分布在研究区内河西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出生活饮用水标准,其中包括氯化物、总硬度、铁离子和锰离子。地下水级别为2.5~4.24,为较好地下水,做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

图3-6 第Ⅰ含水岩组地下水质量分区(来源:作者自绘)

Ⅲ级:可供工农业利用的地下水

可供工农业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永南—通伏—月牙湖一带,近南北带状沿黄河两岸分布。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标,其中包括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和氟化物等。地下水质量级别为4.25~7.2,为较差地下水,可供工农业利用。

Ⅳ级: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

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在研究区范围内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临河一带及研究区东部月牙湖一带。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标,其中包括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和铁离子等。地下水质量级别大于7.2,为极差地下水,不可直接利用。

②第Ⅱ含水岩组

根据地下水质量级别,结合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氟化物含量综合评价,研究区内第Ⅱ含水岩组可分为四个级别,地下水质量评价见图3-7。(www.xing528.com)

Ⅰ级:可供饮用的地下水

可供饮用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河西平原的中部掌政—立岗一带南北带状区域内,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1 g/L,氟化物含量小于1 g/L,地下水质量级别小于2.5,为良好地下水,可供饮用。

Ⅱ级: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

图3-7 第Ⅱ含水岩组地下水质量分区(来源:作者自绘)

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分布在研究区大部分地方,研究区内河西平原分布在平原区中部,黄河以东分布在月牙湖地区。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标,主要包括总硬度、氯化物、氨氮、铁离子及锰离子等。在黄河以东月牙湖地区主要为氟化物超标,除此之外,在部分控制点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超标。地下水质量级别为2.5~4.24,为较好地下水,做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

Ⅲ级:可供工农业利用的地下水

可供工农业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河西平原的东部永南—通伏一带南北带状区域及研究区西北部塔桥—习岗一带。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标,其中包括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离子、锰离子及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地下水质量级别为4.25~7.2,为较差地下水,可供工农业利用。

Ⅳ级: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

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在研究区内分布范围小,仅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永南、临河一带。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标,包括硫酸盐、氯化物、铁离子及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地下水质量级别大于7.2,为极差地下水,不可直接利用。

③第Ⅲ含水岩组

本次调查第Ⅲ含水岩组资料较少,结合前人资料,根据地下水质量级别,采用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氟化物含量综合评价,研究区内第Ⅲ含水岩组可分为四个级别,地下水质量评价见图3-8。

Ⅰ级:可供饮用的地下水

可供饮用的地下水仅分布在研究区内西南吴家庄以南区域,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小于1 g/L,氟化物含量小于1 g/L,地下水质量级别小于2.5,为良好地下水,可供饮用。

图3-8 第Ⅲ含水岩组地下水质量分区(来源:作者自绘)

Ⅱ级: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

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分布在研究区河西平原的大部分地方。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标,其中包括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离子、锰离子和氨氮等。地下水质量级别为2.5~4.24,为较好地下水,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

Ⅲ级:可供工农业利用的地下水

可供工农业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河西平原的立岗—通伏一带及通南—永宁一带。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标,其中包括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离子和氨氮等,个别点氟化物超标。地下水质量级别为4.25~7.2,为较差地下水,可供工农业利用。

Ⅳ级: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

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长信—立岗—月牙湖一线以北及研究区东南部永南—临河一带。这类水一般化学指标超标,包括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离子、锰离子和氨氮等。地下水质量级别大于7.2,为极差地下水,不能直接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