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颗粒度和斑点模拟及分析

颗粒度和斑点模拟及分析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A组,B组图像的颗粒感似乎有了“团簇”性,所以相对较大尺度的斑点噪声值与颗粒度值相对分量增大了。由此表明,这种二维空间的非均匀噪声,颗粒度和斑点的相对大小与噪声的形态相关;视觉上密集的颗粒噪声主要由颗粒度体现,而随着噪声“团簇”尺度的增大,斑点测度值会随之增大。这表明,图4-11的二维非均匀图像,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定义的颗粒度和斑点数值上彼此相当,而不是如图4-9所示图像情况均以颗粒度为主。

颗粒度和斑点模拟及分析

粒度和斑点都是大面积平网区域经印刷系统作用后的二维空间非均匀性,即二维噪声的表征,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对两者的定义和计算即体现了对这种二维噪声不同侧面的度量。事实上,颗粒度和斑点的量值以及相互关系,一定会与二维噪声的形态相关,而各种不同的数字成像技术就决定了这种噪声的不同形态。

在Photoshop中模拟了两种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大面元噪声,分别制作了5张噪声程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大的数字图像,如图4-9所示。图像分辨率为1200dpi,25.4mm×25.4mm,计算斑点时用整幅图像,计算颗粒度时用其中的12.7mm×12.7mm部分。

图4-9 不同形态的二维噪声图像

按照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的定义,分别计算A、B两组图像的颗粒度和斑点,得到关系曲线如图4-10所示。

图4-10 颗粒度和斑点的变化关系

从图4-10中可以看出,A组、B组图像,无论是颗粒度还是斑点数值均随其噪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A组图像的颗粒度与其斑点的差异大于B组图像情况。这与图像的二维非均匀性形态相关。相对于A组,B组图像的颗粒感似乎有了“团簇”性,所以相对较大尺度的斑点噪声值与颗粒度值相对分量增大了。由此表明,这种二维空间的非均匀噪声,颗粒度和斑点的相对大小与噪声的形态相关;视觉上密集的颗粒噪声主要由颗粒度体现,而随着噪声“团簇”尺度的增大,斑点测度值会随之增大。(www.xing528.com)

图4-11为一组颗粒和“团簇”分布更加不均匀的二维非均匀图像,每一个明或暗的“团簇”内还呈现颗粒感。从左到右排列图像序号分别为1~7,图像反差逐渐增大。图4-12为其颗粒度和斑点数值的变化曲线。

图4-11 二维非均匀模拟图

图4-12 颗粒度和斑点数值的变化

图4-12中的颗粒度和斑点值较图4-10的数值都明显增大,但不像图4-10中样品的差异那么明显,而是非常接近,且随着图像反差的增大,两者间的大小关系还发生了变化。这表明,图4-11的二维非均匀图像,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定义的颗粒度和斑点数值上彼此相当,而不是如图4-9所示图像情况均以颗粒度为主。比较图4-9和图4-11图像,其应与视觉效果相吻合。

无论怎样形态的二维非均匀性,颗粒度和斑点都是相互可比拟、不可忽视其一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