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使用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如何正确使用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通功率表标尺是按照额定功率因数cosφe=1来刻度的,仪表的满刻度值相当于被测功率P=UeIe的情况。因此,测量低功率因数电路的功率时必须采用专门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但对具有补偿线圈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则须采用电压线圈后接的方式。被测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不一定等同于功率表的额定功率因数cosφe。因此,要特别注意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在cosφ>cosφe时的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1.低功率因数功率测量的特殊问题

测量功率时,常遇到被测电路的功率因数很低的情况,例如测量铁磁材料的损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电容器的介质损耗时等。从原理上说,普通的电动系功率表也可以用于低功率因数电路的功率测量,但在实际的测量当中,却存在以下问题:

(1)读数偏差大。普通功率表标尺是按照额定功率因数cosφe=1来刻度的,仪表的满刻度值相当于被测功率P=UeIe的情况。因功率表的转动力矩和偏转角均和被测功率(P=UIcosφ)成正比,因此,如cosφ很小,则仪表的转矩和指针偏转角也很小,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读数误差。

(2)测量误差大。因转动力矩很小,所以仪表本身的功率损耗、摩擦等因素就对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造成的测量误差很大;此外,又因电动系功率表的角误差随cosφ的减小而增大,所以,当被测电路的功率因数很低时,其角误差可能会很大。

可见,如用普通功率表来测量低功率因数电路的功率,不但会造成读数困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测量低功率因数电路的功率时必须采用专门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2.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是专门用来测量低功率因数电路功率的一种仪表,其工作原理和普通功率表基本相同。但是,为了解决小功率下的读数问题,其标尺应按较低的额定功率因数(通常cosφe取0.1或0.2)来刻度,这就要求仪表应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为了在较小的转矩下保证仪表的准确度,在仪表的结构上还要采取以下几种误差补偿措施。

(1)采用补偿线圈。在电压线圈后接的功率表电路中[图4-11(b)],功率表的读数由于包括了电压回路的功率损耗U2/R而造成了误差。如被测功率很小,则相对误差就会很大。因此,为了补偿这个功率消耗,可以采用补偿线圈。补偿线圈的结构、匝数和电流线圈完全相同,并且绕向相反地绕在电流线圈上。补偿线圈串联在功率表的电压回路中,如图4-13所示。因此,通过补偿线圈的电流就是电压回路的电流I2。由I2所建立的磁势N1I2(N1是补偿线圈亦即电流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线圈中由于通过电压回路的电流而产生的附加磁势(也是N1I2)大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这就抵消了电流线圈中因流过电压回路电流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在功率表的读数中消除了电压回路功率消耗的误差。

(2)采用补偿电容。功率表的角误差是由电压线圈的电感所引起的。被测电路的功率因数愈低,角误差就愈大。因此,在低功率因数的情况下,必须设法减小分误差对测量的影响。一般是采用补偿电容的方法来消除角误差的,如图4-14所示。图中电容器C并联在电压支路的附加电阻的一部分上,从而可以使原来的感性电路变为纯电阻性电路。这样也就消除了角误差的影响。在D34—W型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中就应用了这种方法。(www.xing528.com)

图4-13 具有补偿线圈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1—基本电流线圈;2—补偿线圈

图4-14 带有补偿电容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3)采用张丝支承、光标指示的结构。为了减小摩擦误差,提高灵敏度,可采用张丝支承、光标指示的结构。这样,仪表可以在较小的转矩下工作,并且使功率消耗大为减少。在D4—W型和D37—W型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中,就采用了这样的结构。

3.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使用

(1)正确接线。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的接线和普通功率表相同。即应遵守发电机端守则。但对具有补偿线圈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则须采用电压线圈后接的方式。

(2)正确读数。低功率因数功率表是在较低的额定功率因数cosφ下刻度的,因此其分格常数为所以,在测量时应根据所选用的额定电压Ue额定电流Ie以及仪表上标明的额定功率因数和标尺的满刻度格数αe计算出每格瓦数C,然后再根据指针偏转的格数,把被测功率按式(4-9)计算出来。

另外需注意,在实际测量中。被测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不一定等同于功率表的额定功率因数cosφe。当cosφ>cosφe时,可能会出现电压和电流未达额定值,而功率却超过了仪表的功率量程的情况,可能使表针打弯。因此,要特别注意低功率因数功率表在cosφ>cosφe时的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