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工程企业资信管理(资质和信誉)优化方法

建设工程企业资信管理(资质和信誉)优化方法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承包商名义上主体是国有控股的特级、一级、甲级企业,但实际上大量的缺少专业技能的民技工和民技工集中的“八无企业”充实施工生产一线,这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压力急剧增大,管理水平严重下滑。

建设工程企业资信管理(资质和信誉)优化方法

7.3.1.1 资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建筑市场在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建筑企业多种失信行为屡屡发生,主要包括恶意违约、拖欠款、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很多企业把诚信当成权宜之计,把合同关系当成隶属关系,以权以势压人;有些企业利用占有国家垄断资源的有利条件要挟合作方;更有甚者为了蝇头小利以假冒伪劣的产品质量欺瞒,遗祸百年。企业资质和资格审核结果与企业实际能力不相符合,市场主体行为诚信度不高,建筑市场的监管手段有限,建筑企业信誉监管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7.3.1.2 资信管理问题

资信管理问题是源头,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限于某一部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高度重视,社会非常关注,群众也非常关心。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关注民生,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①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必须注重长效机制建设,要按照工程建设的规律,严格实施法定基本建设程序,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管理,实现属地化、流域化、动态化和全过程监管。

②逐步形成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机制。要将涉及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建筑业管理、工程管理、资质和资格、招标投标工程造价、质量和安全监督以及市场稽查等相关职能机构,进行协调,实现联动,相互配合,国家监督管理既分工管理又联动执法,既不重复执法又不留下空白,进行全过程、多环节的齐抓共管。

③将制度性巡查与日常程序性管理相结合,形成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合力和建筑市场闭合管理体系,共同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www.xing528.com)

④要按照国务院新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快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在工程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施工现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施工许可、合同履约跟踪监管中的应用,并实现信息在建筑市场监管职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强化政府部门对工程项目实施和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并逐步形成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方便市场主体,及时全面发布政策法规、工程信息、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等相关信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服务水平。

⑤流域开发的建设更要建立和完善信誉评测制度和评测办法,建立“黑名单”“不良记录”。这个评测要有监督机制,建设各方均要在项目建设中阶段性地接受参建各方的评测和监督。评测的结果直接影响建设企业的资信评定。

⑥除了建设企业的资信评定,还要对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建立资信评测制度,建立“责任人黑名单”“责任人不良记录”。

⑦国家对国有控股的水利水电国有企业的资质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但是,水利水电国有控股的国有企业从1990年前后逐步开始进行企业改制,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不再招收国有企业正式工人,仅仅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企业用工主要依靠社会资源。这样的结果导致水利水电企业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后继乏人,社会闲散技术工人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而这些雨后春笋般的民营企业基本是“八无企业”:无固定场所、无固定资产、无技术含量、无生产资金、无发展后劲、无信义、无证照(大量收费授权)、无抵押资产,他们开始大量的进入水利水电施工现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承包商名义上主体是国有控股的特级、一级、甲级企业,但实际上大量的缺少专业技能的民技工和民技工集中的“八无企业”充实施工生产一线,这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压力急剧增大,管理水平严重下滑。

所以,我们必须对进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建筑企业和达成相关合作的、协议的企业建立资信审核、评测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