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战高峰:电网装备的创新与应用

挑战高峰:电网装备的创新与应用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构成装置,控制调节交流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输变配电系统的可控性、传输能力和电能质量,并大幅度提高节能效益。FACTS的装置种类繁多,功能侧重各有不同。未来我国将继续开展750千伏、1000千伏串补、可控串补和可控并联电抗器,更大容量的静止同步补偿器以及短路电流限制器等关键技术研究。

挑战高峰:电网装备的创新与应用

展望未来,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灵活(柔性)交流输电等新技术,将在我国现代化电网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交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装备

特高压输电具有电压等级高、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大型煤电、大型水电及未来大型风力发电基地的开发建设,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已建成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这些工程的投产标志着我国已经站在世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制高点。

可以预见,借助于特高压试验基地和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我国将在特高压科研、应用领域进一步取得新的进展,如特高压外绝缘特性和电磁环境研究,特高压线路及变电金具电气特性的试验研究,特高压设备长期带电绝缘性能考核试验,可控高抗、大容量变压器、换流阀研究和直流场设备国产化研究等。

(2)灵活(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装备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的普遍采用,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输送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电力系统潮流、稳定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稀缺,输电走廊和站址选择愈加困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带来上网、输送和使用问题;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依靠传统的电力技术,已难以有效满足现代化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www.xing528.com)

早在1988年,美国人辛格拉尼(N.G.Hingorani)就提出了灵活(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简称FACTS)的概念。灵活(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力工业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新兴技术,开启了传统电力系统进入现代电力系统的时代。

FACTS技术,是将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集中应用于高压输变电系统的新型综合技术。利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构成装置,控制调节交流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输变配电系统的可控性、传输能力和电能质量,并大幅度提高节能效益。FACTS的装置种类繁多,功能侧重各有不同。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可控串补(晶闸管控制的串联补偿器,TCSC)、可控并联电抗器(CSR)、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等都是FACTS装置家族的主要成员。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FACTS技术装备已经进入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为主导的发展新阶段。

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VC、TCSC、STATCOM、CSR等装置并投运。2006年4月,我国第一台STATCOM在上海西郊变电站投运,标志着我国在STATCOM的容量和制造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9月,山西忻都投运150兆乏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2007年10月,我国自主开发并建设的世界上串补容量最大的可控串补工程——东北伊敏至冯屯500千伏串补工程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湖北荆州投运120兆乏磁控式并联电抗器,标志着我国在超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我国将继续开展750千伏、1000千伏串补、可控串补和可控并联电抗器,更大容量的静止同步补偿器以及短路电流限制器等关键技术研究。届时,我国电网运行技术将更趋完善,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供电优质的现代化电网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