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堤堤线地形与堤身设计方案分析

北堤堤线地形与堤身设计方案分析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地形、地貌复杂,沙脊和涨潮沟形态属不稳定、不平衡状态新建北堤堤线全长约19km,上段大部分位于0.00m以上平缓的高滩沙洲上,其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约20%;中、下段位于0.00m以上的沙脊上,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约35%;两处港汊段约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的40%;北堤东侧逐渐深槽过渡,约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的10%。堤身采用吹填袋装砂筑堤,堤坝两侧为吹填土工管袋棱体,堤芯中上部为吹填散砂。

北堤堤线地形与堤身设计方案分析

青草沙水库新建堤坝长22km,工程处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的特殊位置,在江心沙脊上采用水力充填法构筑水库堤坝,影响堤基滩面及堤身在施工工程中稳定的因素和问题多且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动力条件异常复杂,工程风险较大

青草沙水库新建堤坝长22km,工程处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的特殊位置,在江心沙脊上采用水力充填法构筑水库堤坝,影响堤基滩面及堤身在施工工程中稳定的因素和问题多且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动力条件异常复杂,工程风险较大

青草沙水库工程建设工期较长,施工过程势必引起工程区水动力条件和床面冲淤的动态变化,控制不当将改变后续工程施工的环境条件,大幅增加工程投资,甚至造成工程被迫改线。尤其近年来,随着南支河段河势的变化,下扁担沙南侧上冲、下淤,并不断向下游延伸,使新新桥通道上口进流不畅,新新桥通道近年来不断萎缩;与此相应,由于新新桥通道过流的减少,新桥通道相应过流增加,近期新桥通道的-12m等深线南移明显,深槽宽度有所减小,新桥通道主要向纵深发展,深槽形成南逼趋势。

α、垂直方向的速度Vsinα。初速度V可根据动能定理 确定,其中W 为砂袋在翻板上滑落过程中因为受到翻板摩擦而损失的能量,不同的施工船舶、不同位置、翻板不同的平滑程度其摩擦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W 2)地形、地貌复杂,沙脊和涨潮沟形态属不稳定、不平衡状态

2)地形、地貌复杂,沙脊和涨潮沟形态属不稳定、不平衡状态

新建北堤堤线全长约19km,上段大部分位于0.00m以上平缓的高滩沙洲上,其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约20%;中、下段位于0.00m以上的沙脊上(局部为出露沙洲),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约35%;两处港汊段约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的40%;北堤东侧逐渐深槽过渡,约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的10%。东堤全线基本横穿涨潮沟深槽。由于涨潮沟的形态是特有水动力条件作用下的一种不稳定、不平衡状态,潮流场、波浪或泥沙条件的改变,极易引起带状沙脊冲刷,在涨落潮周期性交替作用下,一旦水域中水沙情况发生大的变化或者流场受到人为干扰,涨潮沟维持的动态平衡将被打破,涨潮沟也将因之剧烈调整。加之新建堤坝堤线长,条带状的涨潮沟长度方向大致为顺堤方向、与潮流方向一致,这就决定了涨潮沟圈围与一般沿岸滩涂圈围水力特征的最大区别是:顺堤向围区内水流有相位差;由顺堤上缺口进出的水流流向与潮流方向近乎垂直,水流不顺,随施工推进,纳潮口不断缩窄,也极易引起堤头、纳潮口和涨潮沟调整。

新建北堤堤线全长约19km,上段大部分位于0.00m以上平缓的高滩沙洲上,其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约20%;中、下段位于0.00m以上的沙脊上(局部为出露沙洲),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约35%;两处港汊段约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的40%;北堤东侧逐渐深槽过渡,约占北堤堤线总长度的10%。东堤全线基本横穿涨潮沟深槽。由于涨潮沟的形态是特有水动力条件作用下的一种不稳定、不平衡状态,潮流场、波浪或泥沙条件的改变,极易引起带状沙脊冲刷,在涨落潮周期性交替作用下,一旦水域中水沙情况发生大的变化或者流场受到人为干扰,涨潮沟维持的动态平衡将被打破,涨潮沟也将因之剧烈调整。加之新建堤坝堤线长,条带状的涨潮沟长度方向大致为顺堤方向、与潮流方向一致,这就决定了涨潮沟圈围与一般沿岸滩涂圈围水力特征的最大区别是:顺堤向围区内水流有相位差;由顺堤上缺口进出的水流流向与潮流方向近乎垂直,水流不顺,随施工推进,纳潮口不断缩窄,也极易引起堤头、纳潮口和涨潮沟调整。

3)堤基表层土和堤身吹填土松散、抗冲刷变形能力极弱

3)堤基表层土和堤身吹填土松散、抗冲刷变形能力极弱

受到河口海湖相沉积特点影响,堤基表层土层位不稳定,离散性大,上部砂质粉土和粉砂层一般厚度在5~20m之间,密实度松散,极易发生移动。堤身采用吹填袋装砂筑堤,堤坝两侧为吹填土工管袋棱体,堤芯中上部为吹填散砂。而且一旦冲刷启动,冲刷速度往往很快,在涨落潮周期性交替作用下,一两个潮汐周期可能引起大片沙脊和已建堤坝消失。

受到河口海湖相沉积特点影响,堤基表层土层位不稳定,离散性大,上部砂质粉土和粉砂层一般厚度在5~20m之间,密实度松散,极易发生移动。堤身采用吹填袋装砂筑堤,堤坝两侧为吹填土工管袋棱体,堤芯中上部为吹填散砂。而且一旦冲刷启动,冲刷速度往往很快,在涨落潮周期性交替作用下,一两个潮汐周期可能引起大片沙脊和已建堤坝消失。(www.xing528.com)

为此,研究以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以尽量减少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对堤线附近流场和局部地形的影响为原则,结合施工工期及施工能力与强度,研究确定青草沙水库围堤工程的实施顺序和防冲护滩方案。

为此,研究以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以尽量减少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对堤线附近流场和局部地形的影响为原则,结合施工工期及施工能力与强度,研究确定青草沙水库围堤工程的实施顺序和防冲护滩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