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连衣裙发展史的分析介绍,

连衣裙发展史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我们这里探讨的只限于女装连衣裙的造型发展。时至今日旗袍已作为中国经典连衣裙经常活跃于时尚舞台。图1-4穿长裙的仕女图在欧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服装的主流一直是连衣裙,并作为出席礼仪场合的正式服装。作为礼服来说,大多还是以连衣裙的形式出现。

连衣裙发展史的分析介绍,

连衣裙,又称“连衫裙”,英文称One-piece Dress或Dress。是上下连属的一种服装款式。连衣裙的形成和发展几乎是与人类文明史相伴的,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连衣裙款式,值得一提的是最早连衣裙不仅是女人们特有的服装,男性服装中也有连衣裙,如我国古时候的深衣就是男女皆用。而我们这里探讨的只限于女装连衣裙的造型发展。

从目前的史料我们能得到的西洋最早连衣裙的雏形应该从古埃及的“卡拉西里斯”(Kalasiris)[2]说起,此款是古埃及从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进军获得的战利品,是一种贯头衣。同一时期,还出现一种叫“多莱帕里”的卷衣(Drapery),类似袈裟缠裹在身上,形成许多垂悬褶皱;还出现丘尼克(Tunic),其长度从膝到脚均有(图1-1),也有带袖子的丘尼克。

图1-1 连衣裙雏形

我国最早的裙式服装雏形要算马家窑出土的彩陶盆上舞蹈人穿着的裙装,彩陶盆上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

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这件彩陶盆表达了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图1-2)。随后始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时期的深衣为最具特色的连衣裙,《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汉代郑玄注:“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唐代孔颖达正义:“所以此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综合各家所言并参考出土实物[3],所谓深衣,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特点: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合;采用矩领;衣长至踝;续衽钩边(图1-3)。

图1-2 马家窑出土的彩陶盆(www.xing528.com)

图1-3 深衣

魏晋南北朝时期,裙子的样式变化更丰富了,顾恺之所作的《烈女图》《女史图》《洛神赋图》中有大量的女裙款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也有大量的图片反映当时中国早先的连衣裙款式。唐宋时连衣裙的款式变化也很丰富,连衣裙常配披帛,裙长曳地,《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捣练图》中的妇女都穿这种曳地长裙孟浩然在《春情》诗中“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妇女身着长裙的情景(图1-4)。此后连衣裙又有很多新款式,明代的百褶裙清代旗袍等,都是连衣裙的变化。到清末民初,服装向平民化、国际化进行自由变革,旧式的旗女长袍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开始酿成。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改良的旗袍在此时翻新出许多样式。20世纪30、40年代是旗袍的鼎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代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时至今日旗袍已作为中国经典连衣裙经常活跃于时尚舞台。

图1-4 穿长裙的仕女图

在欧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服装的主流一直是连衣裙,并作为出席礼仪场合的正式服装(图1-5)。“一战”后,由于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工作,衣服的种类不再局限于连衣裙,但仍然作为一种重要的服装。作为礼服来说,大多还是以连衣裙的形式出现。连衣裙承载着历史变化,其款式变化丰富、穿着场合广泛,尤其是在当今时尚潮流影响下更是婀娜多姿,正如美国设计师DianeVon所说:“要感觉像个女人,请穿连衣裙”。连衣裙被时尚大师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语言,唯独不变的是它那浓浓的女人味,这也是连衣裙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有多少种裙子,便有多少种风情”[4]

图1-5 礼仪场合的正式服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