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线路敷设

优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线路敷设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2.5.1综合布线系统铜缆的外径12.5.2钢管穿铜缆的数量可参照表12.5.2进行设计。表12.5.7综合布线系统管线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注1.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

优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线路敷设

12.5.1 综合布线系统铜缆的外径见表12.5.1所示。

表12.5.1 综合布线系统铜缆的外径

12.5.2 钢管穿铜缆的数量可参照表12.5.2进行设计。

表12.5.2 钢管穿铜缆的数量

12.5.3 线槽内穿铜缆的数量可参照表12.5.3进行设计。

表12.5.3 线槽内穿铜缆的数量

12.5.4 不同规格光缆的特性指标可参考表12.5.4。

表12.5.4 不同规格光缆的特性指标

12.5.5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见表12.5.5。

表12.5.5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mm)

注 如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避雷引入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S≥0.05L。式中:S—交叉净距(mm);L—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www.xing528.com)

12.5.6 综合布线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见表12.5.6。

表12.5.6 综合布线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

注 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综合布线管道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2.当综合布线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综合布线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侧各加长2m。
3.与煤气管交接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有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不能避免时。综合布线管道应作包封2m。
4.当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12.5.7 综合布线系统管线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可参考表12.5.7设计。

表12.5.7 综合布线系统管线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

注 1.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
2.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运用。
3.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12.5.8 对于有机密要求的部门建立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配线及线路敷设必须是彼此独立的,不得共管、共槽敷设。可选择采取以下物理防护措施:采用光缆;采用良好接地的屏蔽电缆;采用非屏蔽电缆时,内外网的隔离要求参见表12.5.8,当与其他平行线平行长度大于等于30m时,应保持3m以上的隔离距离。否则,信息应加密传输。

表12.5.8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要求(m)

注 1.内网设备是指处理涉密信息的设备。
2.外网设备是指处理非涉密信息或已加密涉密信息的设备。
3.内网电源是指连接有内网设备及内网系统的电源。
4.外网电源是指连接有外网设备及外网系统的电源。
5.内网信号线是指携带涉密信号的信号线。
6.外网信号线是指携带非涉密信息或已加密涉密信息的信号线。
7.内网信号地是指内网设备、内网屏蔽电缆及内网电源滤波器的信号地。
8.外网信号地是指外网屏蔽电缆及外网信号线滤波器的信号地。
9.偶然导体是指与信息设备和系统无直接关系的金属物体,如暖气管、通风管、上下水管、气管、有线报警系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