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组蛋白药物的稳定性研究优化方案

重组蛋白药物的稳定性研究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蛋白质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到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改变,因此,必须开展蛋白药物稳定性试验研究。所以必须针对这些蛋白质自身的组成、结构,采取合适的保护剂与剂型,以提高蛋白质抵御各种外部因素影响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药物进入体内后与药物靶标结合前能维持较好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重组蛋白药物稳定性试验研究至少开展3次。

重组蛋白药物的稳定性研究优化方案

蛋白质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改变,因此,必须开展蛋白药物稳定性试验研究。药物的稳定性是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药物剂型、保存条件和使用期限的主要依据。通过稳定性试验,可以确定或调整药物的保护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一步确定临床给药途径,判断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评估生产成本

蛋白药物的稳定性研究内容包括原液和成品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蛋白的物理稳定性变化主要是高级空间结构的改变,或者分子之间共价键的作用影响,导致蛋白出现凝聚或沉淀,从而改变药物的性状。蛋白质的化学稳定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蛋白质分子的变化,如化学键的断裂、新共价键形成等,生成蛋白质分子结构变异体,甚至是新的化学实体,从而丧失生物活性,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由于蛋白质组成中的氨基酸不同,氨基酸具有各种不同性质的侧链,部分侧链可能受到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外消旋作用、β-消去反应或二硫键交换错配等的影响而不稳定。当蛋白质进入体内,可能受到各种酶的作用,出现选择性的水解反应。而在体外,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可能因为温度、pH、光照、水分、超声波、高频振荡、有机溶剂或变性剂的作用而出现变性。其变性本质是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或破坏。所以必须针对这些蛋白质自身的组成、结构,采取合适的保护剂与剂型,以提高蛋白质抵御各种外部因素影响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药物进入体内后与药物靶标结合前能维持较好的稳定性。

对于灌装于密闭容器中的蛋白药物样品,振荡、有机溶剂或变性剂可以设计合理的配方和保存条件予以回避,而在储存、运输和临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湿度与光照。因此,在稳定性试验研究中,试验条件的设定主要围绕温度和光照开展,湿度主要考察的是蛋白冻干样品。(www.xing528.com)

一般情况下,重组蛋白药物稳定性试验研究至少开展3次。第一次是当目的蛋白经过分离纯化达到符合要求的纯度时,保留一定样品,并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稳定性观察。这次稳定性试验主要观察原液在室温(25℃)、低温(2~8℃)或超低温(低于-70℃)下蛋白质的纯度、生物活性等变化情况,以初步确定药物剂型、稳定剂、制剂浓度等指标或参数。第二次是实验室药学研究基本完成,已经确定了比较完整的实验室制备工艺后,全面制备1~3批样品,对原液和最终制剂(成品)开展的比较全面的稳定性试验研究。一般需要测试在超低温下保存的原液,在高温(37℃)、室温、低温,和两种不同的光照条件(阴暗、模拟日常光照)保存成品的相关指标。第三次是针对中试研究生产的三批原液与成品(疫苗产品还需要考虑半成品),测试条件与第二次相同。(注:一定条件下,部分样品37℃下开展稳定性1周的试验数据可以作为低温下保存1年试验数据的参考,称为加速性试验,但是不能代替实际试验结果,也不具备通用性。)

对于注射用重组蛋白药物,完整的稳定性试验研究需要考察的指标包括外观、纯度、水分(冻干样品)、热原、生物活性、无菌与pH。考察时间为0、1、2、3、6、12、18、24个月,如果拟定保存期为2年,稳定性试验至少延长到36个月。在临床试验申报时,至少提供一批中试样品6个月的稳定性试验数据,第二次稳定性试验数据可以作为稳定性研究的参考材料一并提交。

对于非注射用其他剂型,应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有关指导原则制定不同时间、不同条件的考察指标,并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沟通协商确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