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属的形变及其恢复机制

金属的形变及其恢复机制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属的形变,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断裂。若温度继续升高,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全部恢复。冷加工所造成的塑性形变是不稳定的,存在趋向结构稳定的状态。当金属在高于再结晶的温度下进行加工,同样也产生滑移,引起塑性形变,但不产生应变硬化。这种在高于再结晶的温度下使金属塑性形变的过程,称为热加工。

金属的形变及其恢复机制

金属的形变,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断裂。

(一)弹性形变

当材料受到外力拉伸时,材料就产生应力,在应力小时,晶格只发生简单的弹性扭曲或拉长与原来外形不一致现象,当应力消除后,晶格恢复到原来状态,材料也就恢复原形,此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图22)

图22 晶格受正应力时的变形示意图

A.变形前 B.弹性变形 C.塑性变形

(二)塑性形变

当应力继续增加,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即使除去外力,材料也不能完全恢复原形,而发生永久变形这种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金属塑性形变的基本特征,是晶内平面产生滑移,并伴晶粒间的移动和转动(晶间变形)。(图23)

室温条件下使金属发生塑性形变,塑性降低应变硬化的过程,称为冷加工。包括轧压、伸拉、碾磙、锤击等方法。冷加工后,一般塑性下降,硬度,强度增大,延性,展性降低,电阻增大,导磁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等降低。

图22 晶格受正应力时的变形示意图

A.变形前 B.弹性变形 C.塑性变形

(二)塑性形变

当应力继续增加,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即使除去外力,材料也不能完全恢复原形,而发生永久变形这种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金属塑性形变的基本特征,是晶内平面产生滑移,并伴晶粒间的移动和转动(晶间变形)。(图23)

室温条件下使金属发生塑性形变,塑性降低应变硬化的过程,称为冷加工。包括轧压、伸拉、碾磙、锤击等方法。冷加工后,一般塑性下降,硬度,强度增大,延性,展性降低,电阻增大,导磁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等降低。

图23 滑移面示意图

(三)断裂

若应力持续不断增加,变形量也将不断增大,当达到材料的断裂拉力时,材料的整体连续性受到破坏,此时称为材料断裂。

(四)回复和再结晶

加热可以增加金属原子的活动能力,并发生一系列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当加热温度不高时,冷变形金属中微观内应力显著降低,金属的强度、硬度稍下降,塑性,韧性稍有上升,金属的晶粒外形虽无明显变化,然而某些物理、化学性能,如电阻和抗应力腐蚀等性能则显著减小,这种变化过程称为回复。若温度继续升高,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全部恢复。这种由于加热的结果引起的结构还原和性能恢复的过程,称为再结晶。能使金属进行再结晶的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再结晶温度一般为该金属绝对熔点的0.35~0.5倍。(表10)如铜熔点为1084℃,再结晶温度为270℃。冷加工所造成的塑性形变是不稳定的,存在趋向结构稳定的状态。然而在常温下,由于原子的活动能力小,此趋向不可能实现,只有通过加热来实现。原子因为热振动而使结构还原(图24),金属强度、硬度再度降低,塑性、韧性增大。这种利用加热和冷却的方法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和提高其性能的操作工艺,称为热处理。热处理操作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图25)(www.xing528.com)

表10 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图23 滑移面示意图

(三)断裂

若应力持续不断增加,变形量也将不断增大,当达到材料的断裂拉力时,材料的整体连续性受到破坏,此时称为材料断裂。

(四)回复和再结晶

加热可以增加金属原子的活动能力,并发生一系列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当加热温度不高时,冷变形金属中微观内应力显著降低,金属的强度、硬度稍下降,塑性,韧性稍有上升,金属的晶粒外形虽无明显变化,然而某些物理、化学性能,如电阻和抗应力腐蚀等性能则显著减小,这种变化过程称为回复。若温度继续升高,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全部恢复。这种由于加热的结果引起的结构还原和性能恢复的过程,称为再结晶。能使金属进行再结晶的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再结晶温度一般为该金属绝对熔点的0.35~0.5倍。(表10)如铜熔点为1084℃,再结晶温度为270℃。冷加工所造成的塑性形变是不稳定的,存在趋向结构稳定的状态。然而在常温下,由于原子的活动能力小,此趋向不可能实现,只有通过加热来实现。原子因为热振动而使结构还原(图24),金属强度、硬度再度降低,塑性、韧性增大。这种利用加热和冷却的方法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和提高其性能的操作工艺,称为热处理。热处理操作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图25)

表10 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根据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的不同,热处理又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热处理。

当金属在高于再结晶的温度下进行加工,同样也产生滑移,引起塑性形变,但不产生应变硬化。这种在高于再结晶的温度下使金属塑性形变的过程,称为热加工。一般应低于熔点200℃左右。如铜热锻温度范围在950~800℃之间。

根据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的不同,热处理又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热处理。

当金属在高于再结晶的温度下进行加工,同样也产生滑移,引起塑性形变,但不产生应变硬化。这种在高于再结晶的温度下使金属塑性形变的过程,称为热加工。一般应低于熔点200℃左右。如铜热锻温度范围在950~800℃之间。

图24 加热温度对冷变形金属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图24 加热温度对冷变形金属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图25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1.升温 2.保温 3.冷却 4.临界点

由于纯金属的性能在很多方面不能达到口腔修复的要求,故口腔修复所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合金。

图25 金属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1.升温 2.保温 3.冷却 4.临界点

由于纯金属的性能在很多方面不能达到口腔修复的要求,故口腔修复所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合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