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活性弹丸引爆装药机理

实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活性弹丸引爆装药机理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通过数值模拟,可获得不同弹靶作用条件下的冲击起爆速度阈值,因此可为分析活性弹丸引爆带壳装药机理提供参考。通过活性弹丸撞击10 mm厚LY12铝壳体装药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也得到了类似结论,均表明了活性弹丸化学能释放造成的引爆增强效应。图5.41活性弹丸以1 350 m/s速度撞击钢壳体装药模拟结果图5.42活性弹丸以2 250 m/s速度撞击钢壳体装药模拟结果

实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活性弹丸引爆装药机理

在活性弹丸引爆带壳装药数值模拟中,活性材料、LY12铝、A3钢采用Johnson-Cook强度模型和Shock状态方程描述,B炸药采用Lee-Tarver模型描述。因此,数值模拟中未考虑活性毁伤材料激活及化学反应对带壳装药的引爆增强效应。但通过数值模拟,可获得不同弹靶作用条件下的冲击起爆速度阈值,因此可为分析活性弹丸引爆带壳装药机理提供参考。

10 g活性弹丸以1 350 m/s速度撞击6 mm厚A3钢壳体装药数值模拟结果如图5.4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装药内部观测点1处形成的冲击波压力不足2 GPa,且随时间迅速衰减,活性弹丸未能引爆钢壳体装药。利用“升-降”法可知,活性弹丸冲击起爆钢壳体装药临界速度约为2 250 m/s,如图5.42所示,装药内发生了明显的压力突越,压力峰值高达30 GPa。显然,该临界起爆速度明显高于活性弹丸引爆钢壳体装药实验中的起爆速度。通过活性弹丸撞击10 mm厚LY12铝壳体装药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也得到了类似结论,均表明了活性弹丸化学能释放造成的引爆增强效应。

图5.41 活性弹丸以1 350 m/s速度撞击钢壳体装药模拟结果(www.xing528.com)

图5.42 活性弹丸以2 250 m/s速度撞击钢壳体装药模拟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