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和评价方法的优化方案

计算和评价方法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3.4.2Tennant法Tennant法也叫蒙大拿法,该方法是依据观测资料建立的流量和河流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的经验关系,用历史流量资料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的生态需水量,使用简单、方便,是一种经验公式法。

计算和评价方法的优化方案

10.3.4.1 Qp法

Qp法,又称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以节点长系列(n≥30年)天然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为基础,用每年的最枯月排频,选择不同频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最小值。

频率P根据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规模、来水情况等实际情况确定,宜取90%或95%。基础资料应采用实测水文资料进行还原和修正后的天然径流成果。不同工作对系列资料的时间步长要求不同,各流域水文特性不同,因此,最枯月份也可以是最枯旬、最枯日或瞬时最小流量。

对于存在冰冻期或季节性河流,可将冰冻期和由于季节性造成的无水期排除在Qp法之外,只采用有天然径流量的月份排频得到。

10.3.4.2 Tennant法

Tennant法也叫蒙大拿法(Montana),该方法是依据观测资料建立的流量和河流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的经验关系,用历史流量资料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的生态需水量,使用简单、方便,是一种经验公式法。

计算公式:

R=Q×P (10.1)

式中:

R——生态需水目标;

Q——同时段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P——生态需水目标占同时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百分比

采用Tennant法时,相应比例P应按照《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等规范的有关规定取值。(www.xing528.com)

按控制节点和断面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以天然径流量为基础,P值分丰枯期按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给出生态环境流量占同时段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百分比,《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中给出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量百分比,见表10-8。

表10-8 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量百分比

从表10-8中第一列中选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对应的生态环境功能所期望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状态,第二列、第三列分别为相应生态环境状态下年内水量较枯和较丰时段(或非汛期、汛期)生态环境流量占同时段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百分比。两个时段包括的月份根据计算对象实际情况具体确定。该百分比与同时段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乘积为该时段的生态环境流量,与时长的乘积为该时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在控制节点和断面生态需水计算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节点与河流水系、河道内生态需水与生产需水、经济社会用水需求的关系,分析评价生态需水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根据开发利用程度按河流大中小类型给出生态环境需水量占比阈值,见表10-9。

表10-9 不同类型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参考阈值

10.3.4.3 满足程度评价方法

选择近期数年水文系列的实测径流量与生态基流、不同时段生态需水量、全年生态需水量,评价主要控制节点和断面生态用水满足程度。

1.生态基流满足程度评价:生态基流是每个月进行评价,用确定的评价水文系列中达到生态基流要求的月份占总月份的比值作为满足程度指标。

2.基本和目标生态需水过程满足程度评价:基本生态需水和目标生态需水用相应时段进行评价,用确定的水文系列中不同时段和全年达到同时段生态需水量目标要求的年份占总年份的比值作为满足程度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