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优化意见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优化意见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鉴于机电排灌工程“更改”投资、效益和年运行费有上述许多特点,且“更改”内容、性质和规模大小千差万别,因此应针对“更改”的具体情况采用评价指标的不同的计算方法,才能使经济分析更加切合实际。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优化意见

机电排灌工程“更改”项目也应采用动态法计算净收益P0经济效益费用比R0、经济内部回收率r0投资回收年限T0等四项指标来评价其经济效果,这既符合《水利经济计算规范》的规定,也是切实可行的。但是鉴于机电排灌工程“更改”投资、效益和年运行费有上述许多特点,且“更改”内容、性质和规模大小千差万别,因此应针对“更改”的具体情况采用评价指标的不同的计算方法,才能使经济分析更加切合实际。本节提出以下3种计算方法,以供参考。

(1)单列法:所谓单列法,就是一个所研究的“更改”项目及其新的投入和产出可以明显的和排灌大系统划分开,可单独的进行经济效果评价。例如,有一个排灌系统,仅仅新开一条支渠,该系统其他组成部分均保持原状未变,则可根据新增投资ΔK、相应新增效益ΔB及新增加的年运行费ΔC(ΔC应包括该新开的支渠进口的水费成本)单独计算评价指标以评价新开的支渠“更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此方法和新建工程经济分析方法一样,只不过所评价的工程范围限于排灌系统的局部而不是整体,计算时是否将农业捆在一起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捆法:所谓捆法,就是把“更改”的机电排灌工程和其服务对象(农田等)以及其他有关联的水利工程设施捆在一起进行经济评价。此方法特点是将所研究的农田排灌系统视为一个整体,仅仅研究该系统的外部全部投入和全部产出。水利工程一般是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农田排灌工程要通过农田和农业措施获得经济效益;发电水利工程要通过电站、电网等设施取得经济效益,捆法计算正反映了这一客观事实,避免了投资和效益的分摊。由于本法所需基本资料较多以及部门投资效果不清楚,致使许多行业部门对此法不太感兴趣。

对于“更改”工程采用捆法有大捆和小捆的区别。所谓大捆法,即不仅把水利和农业,“更改”部分和未“更改”部分及有关联的其他水利工程设施捆在一起,而且在时间上把过去和未来也捆在一起了。这种做法也可称为“有无(泵站工程)对比法”。所谓小捆法,即只考虑“更改”工程的新投入和相应引起的农业新投入及其新产出捆在一起,未“更改”部分不予考虑。也就是说只计算农田排灌系统的未来,而不计算该系统的过去。这种做法也可称它为“泵站工程‘更改’前后对比法”。为了要做到投入产出计算口径一致,大捆和小捆是有很大区别的,稍有疏忽,计算投资、效益和年运行费就有可能重复或遗漏。

(3)分摊法:所谓分摊法就是根据调查和试验对比,凭借经验分析判断,人为地将投资、效益和年运行费予以分开。由于对“更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年运行费不仅要在水利和农业之间,而且要在多种水利设施之间,在“更改”部分与未“更改”部分之间,甚至要在一种水利设施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分摊,其分摊系数就很难取得准确合理,分摊的物理概念也很难说清,但是由于本方法形式概念清晰,特别是对不同行业部门的投资效果作了评价,因而易被采纳。

上述3种方法采用符号公式表达如下:

1)设所研究的机电排灌系统全部投资分别由m个部分组成,即

式中 Ki(t),K0i(t)——所研究的机电排灌系统在第t年的第i种“更改”新投资和相应未“更改”部分的重置价值;

   i——当i=1为电排灌工程投资;i表示,当i=2为农业生产设施投资,i=3,4,…,m为其他有关设施投资。

2)设所研究的机电排灌系统“更改”前后的年效益分别由n个部分组成,即

式中 B0j(t),Bj(t)——所研究的机电排灌系统“更改”前后第j种效益。当j=1为涝灾减免损失效益;j=2表示灌溉增产效益;j=3表示渍害低产田效益;j=4,5,…,n表示其他效益。(www.xing528.com)

3)设所研究的机电排灌系统“更改”前后年运行费由W个部分组成,即

式中 C0k(t),Ck(t)——所研究的机电排灌系统“更改”前后在第t年第k种年运行费(对农业生产称年生产费用)。k=1为机电排灌工程年运行费,k=2为农业年生产费用;k=3,4,…;

   W——其他工程设施年运行费。

当某机电排灌系统“更改”部分和未“更改”部分可以明显分开时,也可用下式计算未“更改”部分

拟“更改”部分

式中 e0k(t),ek(t)——所研究的机电排灌系统未“更改”部分与“更改”部分在第t年的第k年运行费(或称年生产费)。下标k的意义同式(3-31)、式(3-32)。有时k和i分法相同。

根据上述所定义的符号意义,其大捆法、小捆法和分摊法的具体表达式为

式(3-42)中al为分摊系数l=1,2,…,L。

当l=1为水利与农业之间分摊系数,l=2为“更改”部分与未“更改”部分之间分摊系数,l=3,4,…,L为其他情况的分摊系数。值得注意的是式(3-41)、式(3-43)是在前述假设前提下所作的形式上的分开,其实K1与K2,K3,…;C1与C2,C3,…也有不便分开的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