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指标预处理方法优化

评价指标预处理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反,如渗出的孔隙水少,则可认为淤泥性质改变不大。其中,即n个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值xij最大者。(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所谓无量纲化,也称为指标的规范化,是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指标的单位及其数值数量级影响的过程。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以后的值一般称为指标评价值,无量纲化过程就是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指标评价值的过程。水槽子水库三天左右的空库,似无必要考虑向淤泥滩补充孔隙水。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评价指标预处理方法优化

根据指标值的特征,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是用定性的语言作为指标描述值,定量指标是用具体数据作为指标值。一般情况下,在综合评价指标中,各指标值可能属于不同类型、不同单位或不同数量级,从而使得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给综合评价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消除各项指标间的这些差别带来的影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评价结果,就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包括对指标的一致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

一般来说,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可能会同时存在极大型指标、极小型指标、居中型指标和区间型指标,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1)极大型指标(又称为效益型指标)是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

(2)极小型指标(又称为成本型指标)是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

(3)居中型指标是指标值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适中为最好的指标;

(4)区间型指标是指标值取在某个区间内为最好的指标。

(一)指标的一致化处理

指标体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指标,必须在综合评价之前将评价指标的类型做一致化处理。例如,将各类指标都转化为极大型指标或极小型指标。一般的做法是将非极大型指标转化为极大型指标。但是,在不同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评价模型中,指标一致化处理也有差异。

1.极小型指标化为极大型指标

对极小型指标xj,将其转化为极大型指标x′j时,只需对指标取倒数

或做平移变换

其中,即n个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值xij最大者。

2.居中型指标化为极大型指标

对居中型指标xj,令,取

就可以将xj转化为极大型指标。

3.区间型指标化为极大型指标

对区间型指标xj,其取值是介于区间 [aj,bj] 内时为最好,指标值离该区间越远就越差。

,取就可以将区间型指标xj转化为极大型指标。

类似地,通过适当的数学变换,也可以将极大型指标、居中型指标转化为极小型指标。

(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所谓无量纲化,也称为指标的规范化,是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指标的单位及其数值数量级影响的过程。因此,就有指标的实际值和评价值之分。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以后的值一般称为指标评价值,无量纲化过程就是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指标评价值的过程。

对于n个评价对象S1,S2,…,Sn,每个评价对象有m个指标,其观测值分别为

1.标准样本变换法

其中样本均值,样本均方差称为标准观测值。

特点:样本均值为0,方差为1;区间不确定,处理后各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不相同;对于指标值恒定(sj=0)的情况不适用;对于要求指标评价值>0的评价方法(如熵值法、几何加权平均法等)不适用。

2.线性比例变换法

对于极大型指标,令

对极小型指标,令

该方法的优点是这些变换方式是线性的,且变化前后的属性值成比例。但对任一指标来说,变换后的=1和=0不一定同时出现。

特点:当xij≥0时,∈[0,1],计算简便,并保留了相对排序关系。

3.向量归一化

对于极大型指标,令

对于极小型指标,令(www.xing528.com)

优点:当xij≥0时,∈[0,1],即。该方法使0≤≤1,且变换前后正逆方向不变;缺点是它是非线性变换,变换后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不相同。

4.极差变换法

对于极大型指标,令

对于极小型指标,令

其优点为经过极差变换后,均有0≤≤1,且最优指标值=1,最劣指标值=0。该方法的缺点是变换前后的各指标值不成比例,对于指标值恒定(sj=0)的情况不适用。

5.功效系数法

其中,c、d均为确定的常数。c表示“平移量”,即指标实际基础值;d表示“旋转量”,即“放大”或“缩小”倍数,则∈[c,c+d]。

通常取c=60,d=60,即

实际基础值为60,最大值为100,即∈[60,100]。

特点:该方法可以看成更普遍意义下的一种极值处理法,取值范围确定,最小值为c,最大值为c+d。

(三)定性指标的定量化方法

在综合评价工作中,有些评价指标是定性指标,即只给出定性的描述,如质量很好、性能一般、可靠性高、态度恶劣等,对于这些指标,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先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赋值,使其量化。对极大型和极小型定性指标常按以下方式赋值。

1.极大型定性指标量化方法

对于极大型定性指标而言,如果指标能够分为很低、低、一般、高和很高五个等级,则可以分别取量化值为1.0、3.0、5.0、7.0和9.0,对应关系如图6-2所示。介于两个等级之间的可以取两个分值之间的适当数值作为量化值。

图6-2 极大型定性指标量化方法

2.极小型定性指标量化方法

对于极小型定性指标而言,如果指标能够分为很高、高、一般、低和很低五个等级,则可以分别取量化值为1.0、3.0、5.0、7.0和9.0,对应关系如图6-3所示。介于两个等级之间的可以取两个分值之间的适当数值作为量化值。

图6-3 极小型定性指标量化方法

(四)指标阈值确定方法

评价指标的阈值确定方法有很多种,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需求论证法、同类装备对比法、标准参照法、数据外推法、专家赋值法等。

需求论证法以装备未来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为背景,通过科学的装备需求论证,得出满足任务需求的装备指标,并作为评价的指标阈值。同类装备对比法主要通过与同类装备做比较而实现,当参照物为国内装备时,应依据参照物作战试验数据确定被试装备的基本阈值;当参照物为国际先进装备时,则把参照物作战试验数据作为理想阈值。标准参照法是通过参考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中的课目考核标准,确定评价指标的阈值。数据外推法采用兵棋推演或仿真试验等技术,获取装备在虚拟环境下完成任务的数据并进行反复修正,作为试验评价指标阈值。专家赋值法主要是依靠专家的经验、知识和个人价值观,采用匿名打分的方式确定试验评价指标阈值,当专家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要进行多轮打分和意见反馈,直到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并将该值作为试验评价指标阈值。

对于指标阈值确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同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重要度,可采用德尔菲、层次分析(AHP)或网络层次分析(ANP)等方法确定权重。

(2)分析同层指标与上层指标之间的关系,通常包括3种:构成关系(或:并联)、依赖关系(与:串联)和泛化关系(或与并存)。

(3)用层层聚合的方式聚合指标,最终聚合到哪一层为止,需要依据作战试验目的而定。根据同层指标与上层指标间的关系,聚合模型分为加权和模型、加权积模型和综合计算模型。

(五)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是由众多指标以层次结构关系聚合构成的,整个指标体系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每个指标都反映了指标体系中某个方面的特性,想要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效能值,就必须将所有指标综合起来考虑,这就涉及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即指标的权重。

权重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一个指标体系而言,权重反映的是这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指标对整个体系的贡献程度,详细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估决策主体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同,即主观因素导致差异;二是各指标对整个指标体系的影响作用不同,即客观因素导致差异;三是各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不同,导致指标独立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赋权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此外,从这两大类赋权法中又派生出了一类综合集成赋权法。主观赋权法顾名思义就是靠人的主观观念为指标体系赋值,一般来讲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知识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有德尔菲法、集值迭代法特征向量法、AHP方法等。

德尔菲法及集值迭代法为指标权重确定的常用方法。下面介绍一下集值迭代法。采用集值迭代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如下:

(1)选取l位专家,让每一位专家在指标集X={Xj}(j=1,2,…,n)中,任意选取其认为重要的s(1≤s≤n)个指标,即第k(1≤k≤l)位专家选取的结果是指标集

(2)作函数μi(j):

(3)确定各个指标权重wj。令,则有

为避免在确定权重系统时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可采取客观赋权法。所谓客观赋权法,就是根据各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量的不同,为指标赋予不同大小的权值,这种方法排除了人的主观误差,只根据指标分值对评估方案的分辨作用大小来确定权重的大小。简单来说,当某个指标分值在各评估方案之间的差别越大时,证明该指标的分辨能力越强,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在决策中的作用就越大,相应的权重就应该越大。客观赋权法主要有熵值法和离差最大化法。

上述两大类方法各有优缺点。主观赋权法虽然能够反映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直觉,但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客观赋权法虽然通常利用比较完善的数学理论与方法,但忽视了决策者的主观要求,而有时这些信息又是非常重要的。由此,也就有专家提出将两类方法结合,使所确定的权重系数同时体现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这就有了综合集成赋权法。指标权重是底层指标对系统影响重要程度的反映。从评价目标来看,各评价指标不是同等重要,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对分系统作战能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