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作业管理及流程优化

生产作业管理及流程优化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艺规程编制后,要组织设计、生产部门及有关车间进行审查和会签。(二)生产作业管理生产作业管理是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组织执行的生产作业计划。包括生产准备、生产调度、交接班、操作管理、作业核算和在制品管理。

生产作业管理及流程优化

(一)工艺准备与管理

工艺准备是在设计工作完成后进行的,包括来样分析与审查、工艺方案的制订、工艺规程的编制、工艺装备的准备和工艺管理等内容。

1.来样分析与审查

来样分析与审查是指对客户的来样进行分析确定。来样为染色或漂白产品时,首先要确认对色光源和所用染料,若本厂现有染料与来样所用染料不同时,易产生“灯光转色现象”。若客户不能确定对色光源,可以在几种会发生转色的常用光源下多打几个色板供客户挑选。也可以采用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对来样进行测试,以便筛选染料,争取做到同色同谱。

2.工艺方案的制订

根据织物的原料搭配,确定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半制品和成品质量的控制范围等。在确定工艺时,首先应明确来样的纤维类型,不同性能的纤维所用的染化料助剂与设备不同。如果客户没有特别指定,应当在有利于保证质量、便于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的前提下确定生产工艺。

3.工艺规程的编制

根据生产类型的不同和工序的重要程度不同,工艺规程的形式和内容也应不同。对某一产品,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工艺规程为工艺路线卡,工艺路线卡标明了产品加工的路线、车间、工段、工序及名称、设备等。更详细的是工艺卡,在工艺卡上要列出工艺阶段经过的工种、工序、工序内的各种操作及各工序使用的设备、加工方法、半制品的技术等级、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等。对于没有特殊技术要求的小批量生产的一般产品,选用工艺路线卡即可。而有特殊要求或成批生产的产品,可编制工艺卡片或工序卡片。

工艺规程编制后,要组织设计、生产部门及有关车间进行审查和会签。设计部门主要审查工艺规程能否保证设计要求,生产部门审查按此规程的设备负荷,车间审查执行该工艺规程是否适合本车间的生产条件。

在工艺规程编制时需注意,工艺方法并非越先进越好,如果采用不适当的先进生产方案,反而会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4.工艺装备的准备

工艺装备是实现工艺规程需要配置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可分为通用工艺装备和专用工艺装备。通用工艺装备由专业厂制造,企业由外购入;专用工艺装备由企业自己设计和制造,也是工艺装备准备的主要内容。

5.工艺管理

工艺规程的贯彻包括日常生产中工艺的严格执行和调整、试验与化验、工艺变更的审批、工艺上车的检查、工艺责任和工艺纪律等。一方面,工艺员要给一线操作员以必要的指导,使其了解工艺问题;另一方面,质量管理部门要加强工艺纪律维护,要求一线操作员和技术人员严格遵守工艺文件,不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将执行工艺规程的水平作为对操作人员考核、定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生产作业管理

生产作业管理是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组织执行的生产作业计划。包括生产准备、生产调度、交接班、操作管理、作业核算和在制品管理。

1.生产准备

要做好每一个生产订单,在正式生产之前,必须做好三核对、三检查、三到位工作。(www.xing528.com)

(1)三核对。在生产开始之前,执行车间必须核对订单与坯布或半制品的品种规格是否一致;核对计划数量(客户要货数加上合理的加成数)是否正确;核对所要求的上染颜色是否正确。

(2)三检查。在染色或印花前需检查半制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小样仿色处方是否有漏误;检查按处方调配的大缸染液或色浆是否正确,可以取少量的大缸染液或色浆打小样检查。

(3)三到位。在生产放样之前,首先要人员到位,除了全机台定员到位外,技术人员必须到场;其次是工艺到位,严格控制打样的车速,各种配液的浓度测定到位,汽蒸箱的温度一定要达到工艺规定数值;最后是操作到位,进布需平整,遇到所加工布匹的幅宽与机台导布幅宽不一致,必须在样布与导布间接相应幅宽的过渡引布,挡车工要预先调好轧车的压力,该加水冲淡的必须按规定加好。

2.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的任务是检查各个生产环节的化学助剂、染料、半成品的投入和生产进度;检查、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作;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对轮班、昼夜、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的供应情况。

生产调度以预防为主,主要预防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脱节现象。调度人员必须深入实际,及时了解生产活动中的变化情节,分析研究所出现的问题,克服困难,完成生产任务。

3.交接班

车间轮班长、生产组长、工人之间实行对口交接,交班人做好交班准备,接班人提前进入工作现场。交接班内容包括上级交办的任务、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半制品储备量、翻改品种的规格;工艺变更情况,浆料、染化料的配方、数量和使用情况;设备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检修注意事项;原始记录、图表。

未经交班,交班人不得离开现场。接班时发现的连续性疵点,由上一班人负责,未发现的由接班人负责。当班的设备故障或事故由当班处理,如无法处理完毕,向接班人说明原因,并提供出解决方法。

4.操作管理

根据产品特点、工艺要求、设备结构、原材料性能和安全技术要求,组织制订和修改各运转工种的操作方法、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操作技术测定、评定等级。各工种根据不同质量要求确定本工种操作合格等级,把测定和评定结果记入个人生产卡片,作为参考依据。

5.作业核算

生产作业核算的内容一般包括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出厂量和投入量、完工进度、各个单位完成的工作任务、生产工人和设备的利用率等。生产作业核算的方法和具体形式,虽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首先将生产中有关方面的活动记载在原始凭证上,然后按照一定目的把资料汇总记入有关台账或编成各种图表。

作业核算工作的要求是要系统、经常、及时、准确、简便易行。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数字准确、账账相符、账和实际相符。

6.在制品管理

在制品管理就是对在制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即合理地控制在制品与半制品的储备量、做好保管工作、保证产品质量、节约流动资金、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和避免积压。

做好在制品管理工作,要求对在制品的投入、出厂、领用、发放、保管、周转做到有数、有据、有制度和有秩序。合理地存放和保管半制品有两种管理方法,一种是企业统一管理,有利于企业主管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监督各生产单位执行作业计划,能及时调整前后工段的生产情况;另一种是车间分散管理,按照不同的在制品设库,归有关车间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