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导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尚限于中低压电网中使用。由于超导块材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目前各国已经把研究重点转移至利用超导带材制备的超导限流器中。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结构如图5.1所示。

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智能电网技术》[1]中将超导限流器作为超导电力应用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其中提及目前世界上已有多种超导限流器产品,其中多数为电阻型,主要是由于电阻型限流器结构最为简单、设计较为紧凑、产品体积小、重量轻[1]。超导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尚限于中低压电网中使用。从应用角度看,超导限流器目前还没有被大规模商业推广,仅仅处于挂网试运行阶段。由于超导块材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目前各国已经把研究重点转移至利用超导带材制备的超导限流器中。

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结构如图5.1所示。RSC为超导限流器的超导部分,RP是与超导部分并联的分流电阻,其主要功能是防止短路过程中超导体电流烧毁。当系统正常运行时,超导部分处于超导态,RSC为0,电流几乎全部从超导部分流过;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系统电流超过超导材料临界电流值,造成超导材料失超产生电阻,实现限流效果,且随着短路的深入、超导部分等效电阻逐渐增大,系统电流越来越多地转向分流电阻,从而实现分流电阻对超导部分的保护[2]。系统短路故障切除后,由于制冷媒介的散热,超导部分温度逐渐下降,直至恢复至超导态,为下一次短路做好准备。

德国Siemens与加拿大Hydro-Quebec合作,于1999年研制出了第一台0.77kV/135A三相电阻型超导限流器[3],并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完成了8kV/1MVA的超导限流器的研发[4-5]。由于电阻型限流器无需保护控制系统,完全依靠超导材料的自身物理特性实现限流,其结构简单且可模块化扩展,随着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工艺的不断提高和材料成本的快速下降,近年来电阻型超导限流器已成为研究热点,国际上有多项限流器示范项目采取该技术路线。

978-7-111-58426-1-Chapter05-1.jpg(www.xing528.com)

5.1 电阻型超 导限流器结构示意图

本章节中将以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挂网运行的10kV/70A电阻型超导限流器为例阐述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具体设计流程[6]。在此基础之上,将对ECCO-FLOW项目[7]、意大利电网[8]、上海市电网中实际运行的超导限流器案例做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