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江临时闸规划:提供修建依据

外江临时闸规划:提供修建依据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工学院、四川省水利设计院、水电部第六工程局、都江堰管理处和水电部科研所等7个单位协作,在四川省水利局领导下,共同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修建外江临时闸对分水、分沙和漂木的影响。说明不因外江闸的修建而恶化内江的引水防沙条件。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及内江建闸的实践经验都为外江建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外江临时闸规划:提供修建依据

成都工学院、四川省水利设计院、水电部第六工程局、都江堰管理处和水电部科研所等7个单位协作,在四川省水利局领导下,共同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修建外江临时闸对分水、分沙和漂木的影响。经过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取得了必要的模型试验资料,其中包括:

(1)外江临时闸闸孔净宽共96m;比原外江河道增宽约4m。大流量时,外江闸全开,建闸后闸前水面线都比建闸前同流量低,说明大流量时外江闸不壅水。600m3/s以下流量,可将外江闸关闭,使闸前水位抬高1.5m左右,回水长度不超过300m,外江闸对上游河势影响很小,对漂木无不利影响。

(2)用外江闸代替杩槎后,小流量时外江关闸,内江与右灌渠分流情况在淤积前与建闸前相接近;在泄洪时内江分流比降低5%~8%,对内江防洪条件略有改善。小流量时因全部水量引用于灌溉,当伏旱长期持续,闸前将产生大量泥沙淤积,此后水流挟带沙量才分别进入两岸灌渠。当流量超过900m3/s后,内江分沙比较建闸前降低4%~6%。说明不因外江闸的修建而恶化内江的引水防沙条件。

除运用水工模型试验的手段外,我们还调查了宝瓶口以下已建的各分水闸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吸取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外江建闸作借鉴。解放后在1952~1964年间,已将宝瓶口下游数百米处的自然分流的太平鱼嘴和仰天窝鱼嘴先后改建为拦河节制闸。内江各分水闸的基础为岷江冲积的沙卵石河床,各闸都是在一个枯水期内建成。各闸都承担分水任务,有推移质泥沙过闸,经仰天窝闸及蒲柏闸还有漂木通过。兴建较早的蒲柏闸和走马河闸,经过管理职工改善闸门启闭设备,增设闸下消能设施,逐年岁修,注意养护,已成功地安全运行20多年。(www.xing528.com)

内江引水入宝瓶口后,河床坡度约在4‰左右,历年清淤不多。内江各河分流后推移质逐渐有淤积,以蒲柏闸上游及柏条河口淤积较多,主要由于柏条河闸下游有1m多高的拦河石坝一座,石坝壅水回水影响到柏条河闸;柏条河水量小,流速缓;及蒲柏闸上游导漂阻水而影响泥沙淤积。仰天窝闸、走马江安闸淤积不多,说明闸孔净宽与原河道宽度相接近,闸的壅水高度不大,闸底板接近天然的河底高程,建闸不显著改变原河道多年形成的比降及过流断面,则推移质泥沙输移情况不因建闸而发生大的变化。根据内江闸的运用经验,及在水工模型试验中观察,当外江闸室底板低于原河床0.5m时,在闸室中普遍有推移质泥沙淤积,从中可以看出为使推移质泥沙下泄,闸底板高程不宜低于原天然河底高程。此外,内江早期修建的蒲柏闸等启闭机桥台都普遍偏低,闸孔宽度仅6m,跨度偏小,不利于漂木,在运用中曾发生漂木堵塞闸门。

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及内江建闸的实践经验都为外江建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