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剖析沃斯的作品

深入剖析沃斯的作品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依据这三个时代不同的服饰风格对沃斯的服装作品进行分类研究。图3-31穿华服的欧仁妮图3-32沃斯的婚纱作品然而,这种在女装下半身形成巨大空间的克里诺林也常给女性带来另一方面的担心,如果在室外突然遇到大风,像伞一般的克里诺林很可能被吹翻起来,这将使处于不允许暴露玉腿时代的贵妇们十分尴尬,因此不得不在里面加上衬裤或者衬裙。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沃斯的高级时装店关闭。

深入剖析沃斯的作品

依据沃斯所生活的年代(1825—1895年),我们主要探讨克里诺林时代(1850 1870年)、巴斯尔时代(1870—1890年)、“ S”形时代(1890—1914年)的服饰风格。依照这三个时代的服饰流行,在沃斯各个时期的服装中同样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差异特征来。本书依据这三个时代不同的服饰风格对沃斯的服装作品进行分类研究。

1.沃斯作品中克里诺林服饰(1850—1870年)

由于英法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国第二帝政宫廷的权威,流行的主权又一次从名演员那里回到了宫廷。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是有名的美人欧仁妮(Eugénie,1826 1920),她活跃于高级社交界,法国宫廷也几乎以她为中心。她气质优雅,感觉敏锐,对当时的流行影响很大。由于这个时代又一次复兴了18世纪的洛可可趣味,因此被称为新洛可可时期,又因女装上大量使用裙撑“克里诺林”(Crinoline),故服装史上也常称作克里诺林时代。

当时,除了因生活所迫而劳作的下层妇女之外,女性参加劳动是不被社会认可的,理想的上流女子是纤弱的,面色白皙、小巧玲珑、文雅可爱的,是供男性欣赏的“洋娃娃”。这种女性美的标准,使女装向束缚行动自由的方向发展,于是贵族女子在着装上也开始朝束缚自己自由行动的方向努力,其中裙子是最受重视的服饰。

当时,裙子沿着上一时期浪漫主义出现的膨大化倾向继续向前发展,新的裙撑——克里诺林应运而生。克里诺林的使用大大减少了衬裙的数量,但初期的克里诺林是一个圆顶屋形的硬壳,很重,极为不方便。1850年年底,英国人发明了不用马尾硬衬的裙撑,这是用鲸须、鸟羽的茎骨、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用带子连接成的鸟笼子状的新型克里诺林。1860年传入法国,受到以欧仁妮皇后(见图3-31)为中心的法国宫廷和社交界上流女性的青睐,进而在整个西欧社交界成为一大流行,以致影响到西欧各国所有阶层,甚至农妇们也仿效其形式。

19世纪60年代中期,克里诺林上部的轮骨逐渐被取掉,最后只留下摆处的轮骨,裙子的外形变成自腰部斜着直向下摆的金字塔状,其装饰手法也变成用蕾丝、缎带或窄布条制成的纵方向或横方向的大花纹装饰。

如图3-32所示是沃斯在1869年设计的一款婚纱礼服,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的裙子的膨起程度,十分令人惊叹。裙摆拖地,加上硕大的裙围,使贵族女子的行走比浪漫主义时期更加困难。裙子上的边饰、花朵等装饰点缀在裙子的各个部位,而且本身的面料质感和色彩选择也十分讲究,营造了一股华丽的宫廷风潮。

图3-31 穿华服的欧仁妮

图3-32 沃斯的婚纱作品

然而,这种在女装下半身形成巨大空间的克里诺林也常给女性带来另一方面的担心,如果在室外突然遇到大风,像伞一般的克里诺林很可能被吹翻起来,这将使处于不允许暴露玉腿时代的贵妇们十分尴尬,因此不得不在里面加上衬裤或者衬裙。这种极端的流行也引起了社会的嘲讽,有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攻击克里诺林是妇女在商店行窃的庇护伞,罗列了某贵夫人行窃的众多物品,提醒人们警惕。因此,后来欧仁妮皇后和维多利亚女王都声明自己不使用克里诺林了。达到顶峰的克里诺林开始急速衰落下来,到1868年,裙子的膨起状态向身后转移,即向巴斯尔样式过渡。

2.沃斯作品中巴斯尔服饰(1870—1890年)

1870年的普法战争法军惨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欧仁妮皇后逃亡英国,豪奢的宫廷生活成为过去。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沃斯的高级时装店关闭。时装界一度消沉,巨大的“克里诺林”被反省,便于生活的机能性服装受到重视,巴斯尔又一次复活。巴斯尔样式也称后裙撑式,它是以撑起女子身体的后臀而改变女子形态的一种服装表现手法。19世纪的巴斯尔是一种附加在身体后臀及以下部位的非强制性的衬裙式裙撑。巴斯尔样式重要的是臀部的装饰。为了强调翘起的臀部,人们在裙子上装饰了蝴蝶结、花边褶等装饰品。

图3-33 沃斯作品中巴斯尔服饰

1877—1880年流行上下都很紧身的样式,裙子下摆变窄,连腿部迈步都有点困难,如图3-33所示为沃斯1877年设计的一款服装。这时人们常在紧身裙上配上一条别色罩裙,罩裙(有的是一块装饰布)或卷缠在腿部,或装饰在腰部,多余部分集中于后臀部,下摆呈美人鱼一样的托裾形式。(www.xing528.com)

19世纪80年代,随着各种样式裙撑及臀垫的出现,巴斯尔进入全盛期。如图3-34所示为沃斯于1885年设计的样式,裙子造型逐渐变大,臀部的夸张也达到了极限程度,以各种硕大的蝶结、堆积的褶皱装饰后臀,与前凸的胸部相对衬,其曲线优美而挺拔,其装饰雍容而华贵,充分体现了新艺术运动所追求的形式主题。巴斯尔时代的女装,除凸臀的外形特征外,另一个特色即托裾。托裾这种形式早在中世纪就出现过。15世纪,托裾的长短还被作为宫廷中身份高低的标志,在1866年左右,也曾出现过拖地1~2米的样式,到巴斯尔时代,托裾十分普遍,特别是夜礼服和舞会用服中,托裾非常流行。

与后凸的臀部相呼应,这时女装在前面用紧身胸衣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突出“前挺后翘”的外形特征。强调衣服表面的装饰效果是巴斯尔样式的又一大特征。

图3-34 沃斯的“巴斯尔”式服装

图3-35 沃斯的“S”形服饰

3.沃斯作品中S形服饰(1890—1914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向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发展。英、法、美、德等发达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之间相互争夺市场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在大战前的二十多年间,欧美各国经济发展得很快,一般把这段历史阶段称为“过去的美好时代”,人们陶醉在大战前那短暂的和平里。

19世纪最后的十年到20世纪的前十年,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新艺术运动。其特点是否定传统的造型样式,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突出线性装饰风格。新艺术运动很快在欧洲大陆蔓延开来,到1900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时达到顶峰。服装受新艺术运动思潮的影响,体现曲线美的女装最受欢迎,女性侧影的S形造型成为服装时尚的典型,故称这一时期为S形时期。

从1890年起,女装进入一个从古典样式向现代样式过渡的重要转换期。巴斯尔样式从女装上消失,受新艺术运动影响,整个外形变成纤细、优美、流畅的S形。沃斯于1890年设计的服装如图3-35所示,用紧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把腰勒细,在后面紧贴背部,把丰满的臀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腰向下摆,裙子像“小号”似的自然张开,形成喇叭状波浪裙,从侧面看时,挺胸收腹翘臀,宛如“S”字形。

曾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代两度流行的羊腿袖又一次复活了。这种袖根肥大、袖口窄小的羊腿袖与前两次在造型上有所不同。

如图3-36所示是沃斯于1898年设计的一款婚礼服,袖子的上半部呈很大的泡泡状或灯笼状,自肘部以下为紧身的窄袖。裙长及地面,从上半身到臀部都做得非常合体,下面呈喇叭状。为了扩大裙摆的量,形成优美的鱼尾状波浪,用几块三角布纵向夹在布中间构成裙子。S形服饰流行了近二十年,从1908年前后开始,女装向放松腰身的直线形转化,裙子也开始离开地面,露出鞋。

图3-36 沃斯的“羊腿袖”礼服

沃斯被尊为“高级定制时装”奠基人,不仅仅是因为其设计服装,更重要的是他创作服装。他依靠其对服装的品位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装风格——华丽、娇艳、奢侈。他偏爱昂贵的面料和奢华的装饰,如薄纱、丝绸、锦缎,用料铺张,热衷于面料的质感;喜欢在衣身装饰精致的褶边、蝴蝶结、花边和垂挂金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