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全面安全的社会?

如何实现全面安全的社会?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从4.1知道一系列的防洪工程使得设计洪水更大。一旦给社会创造一个安全的流域环境,土地利用就会发生改变,以满足人类永无止境的需求。防洪设施的安全标准是为了设施安全这一简单目的而计算出来的,它并不是为了居民安全。近几十年来,人们要求居民真正安全的呼声越来越强,而不是设施安全,并且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为社会所认可。我们意识到我们不能控制洪水但我们能通过“非工程措施”减轻洪水灾害。

如何实现全面安全的社会?

我们从4.1知道一系列的防洪工程使得设计洪水更大。这意味着一个防洪工程在将来需要另一个更大规模的防洪工程。以如下关系链显示其结果。在该关系链中,箭头指向结果。防洪工程完成→河道有更大的输送流量和更强的抵御洪水的能力→流域人口增加→城市化发展→进行高等的工业活动→河岸区土地加以利用→流域水文过程的改变导致洪峰流量增大→河岸区再次受洪水侵犯→需要一个新的更高标准的防洪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洪灾建设人类住宅区的结果。在纯粹的原始条件下,流域即使水位相当高也不会有危害。在原始条件下,大流量仅仅是一种自然干扰现象,我们并不认为是洪灾。表3介绍了该特点。

表3 大流量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洪水的区别

表4总结了防洪工程的发展和近期走势。过去,河流工程师从事于防洪工程,他们希望通过建设流域调洪设施来控制洪峰流量和水位。当总体规划目标实现时,他们往往考虑的是他们的计算是否满足流域附近居民的安全要求。但是,大部分工程师只考虑他们自己修建的河道中洪水的习性,而并不重视流域附近居民的响应。流域附近居民的行为比工程师在规划期所考虑的更具有活力。一旦给社会创造一个安全的流域环境,土地利用就会发生改变,以满足人类永无止境的需求。(www.xing528.com)

表4 防洪工程分类

正如前面部分所述,流域附近人类活动的发展不断地要求有额外的防洪工程。根据经验,我们逐渐意识到以下事实。首先,即使总体规划已完成,更大的超过项目标准的洪水还是有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其次,开发流域使洪水影响区的受害可能性越来越大;最后,各种防洪设施安全标准的判断不足,如防洪堤高度、水库容量、河道和分洪河道的输水能力。防洪设施的安全标准是为了设施安全这一简单目的而计算出来的,它并不是为了居民安全。近几十年来,人们要求居民真正安全的呼声越来越强,而不是设施安全,并且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为社会所认可。我们意识到我们不能控制洪水但我们能通过“非工程措施”减轻洪水灾害。例如,1997年美国总统下令要求主管部门避免在百年一遇洪水水位以下的洪泛区进一步开展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