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技术解析

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技术解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是在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结构特点,主要反映在弹托结构和它的脱落方式上。图4-31卡瓣与弹体的相对位置发射前发射后综上所述,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虽然具有初速高、弹道低伸、直射距离远和射击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但其穿甲威力由于与弹长有关,因而受到飞行稳定性的限制,而且在大着角射击时容易折断或跳飞,从而影响其穿甲性能。

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技术解析

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是在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典型结构如图4-29和图4-30所示。

图4-29 85 mm加农炮用脱壳穿甲弹

1—风帽;2—弹芯;3—离心帽;4—前定心环;5—弹簧;6—座套;7—后定心环;8—弹带;9—曳光管;10—弹托;11—赛璐珞片。

图4-30 100 mm反坦克炮用脱壳穿甲弹

1—外套;2—被帽;3—弹芯;4—定心瓣(3块);5—前定心环;6—前托;7—定位螺钉;8—后托;9—底座;10—后定心环;11—闭气环;12—底螺;13—铜片;14—曳光管。

由图可见,这种弹丸主要是由飞行弹体和弹托两大部分组成。飞行弹体主要包括弹芯、弹芯外套和曳光管等。其中,弹芯常用碳化钨或钨合金制成。弹芯外套是为连接曳光管并给弹丸以较好的空气动力外形而设置的。弹托是弹丸的辅助部件,平时固定飞行弹体,发射时用于导引和密封火药气体,并利用其弹带嵌入膛线而赋予弹丸以高速旋转,出炮口后自行脱落,使飞行弹体获得良好的外弹道性能。从弹丸质量的角度讲,弹托部分实属消极质量。因为弹托获得的动能对弹丸穿甲毫无用处,所以在确保满足发射强度的条件下,要求弹托越轻越好,一般采用轻金属(如铝合金)作为弹托材料。

为了解决飞行弹体的飞行稳定性问题,必须使飞行弹体具有一定的旋转速度。该速度是通过弹托与飞行弹体之间的摩擦力传递的。

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结构特点,主要反映在弹托结构和它的脱落方式上。在此,就图4-29和图4-30所示的弹托结构做一简要的分析。(www.xing528.com)

图4-29所示弹托的主件是底托。它采用了整体结构,由铝合金制成。在前、后定心部处加有钢圈,以提高耐磨性。由于弹丸的转速较高,紫铜弹带已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故采用了纯铁弹带。在弹托的前定心部装有两个带有弹簧的离心销来固定飞行弹体。弹丸出炮口后,离心销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缩弹簧,释放弹体,使弹托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向后脱出,而飞行弹体独自飞向目标。此外,在弹体尾部的曳光管后有一气室,发射时高压火药气体通过弹托底部的小孔进入气室,点燃曳光剂,出炮口后由于气室内的气体膨胀也将协助脱壳。由于这种脱壳方法对飞行弹体的干扰小,所以弹丸的精度较高。

图4-30所示的弹托,主要是由后托和具有3块预制卡瓣的前托组成。其材料仍采用铝合金。前托与后托用螺纹连接,用定位螺钉固定,而飞行弹体靠前托的3块预制卡瓣的内锥固定。在弹托上设置有尼龙前定心环,在后托上设置有尼龙后定心环和橡胶闭气环。

图4-31(a)给出了卡瓣在发射前的位置,图4-31(b)给出了发射后的位置。由图4-31(a)的局部放大图可见,d1和d2(d1略大于d2)两个尺寸确定的环形槽构成了削弱环形面(n—n)。发射时,连在一起的3块预制卡瓣将在惯性力作用下,沿削弱断面(n—n)剪断,并使3块预制卡瓣分离,完成对弹丸的解脱。但是,由于炮管壁面的限制,分离后的卡瓣仍然被其外面的尼龙前定心环箍住,并继续压在飞行弹体前部的锥面上,保证它在膛内的定心作用。另外,在后托上有一环形凸起,发射时嵌入膛线并使弹托旋转,从而通过摩擦力带动飞行弹体与其一起旋转。在后托上还有一个用丁腈橡胶制成的闭气环。其目的是密闭火药气体,防止气体对炮膛的冲刷。

弹丸出炮口以后,膛壁的约束解除,定心卡瓣将在离心力作用下挣断尼龙定心环而解脱,与此同时后托将在空气阻力作用下与飞行弹体分离。这种弹托结构脱壳性能较好,平时和发射时对飞行弹体的固定作用也好,只是结构比较复杂。

图4-31 卡瓣与弹体的相对位置

(a)发射前(b)发射后

综上所述,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虽然具有初速高、弹道低伸、直射距离远和射击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但其穿甲威力由于与弹长有关,因而受到飞行稳定性的限制,而且在大着角射击时容易折断或跳飞,从而影响其穿甲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