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碳素工具钢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相变

碳素工具钢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相变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碳素工具钢回火第一阶段开始部分反应的结果是稍稍提高硬度,这个回火阶段的后面部分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在碳素工具钢和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过程中,除了碳化物析出和聚集长大外,发生的另一种组织转变就是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在工具的生产实践中,为保持淬火得到的高的硬度,碳素工具钢与低合金工具钢通常回火温度大都选择在150℃以下,因此回火后残留奥氏体的数量基本不变。

碳素工具钢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相变

碳素工具钢的回火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范围和产生的组织变化,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G.克劳斯把碳素工具钢的回火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0~250℃。在这个阶段马氏体分解成低碳马氏体(碳的质量分数约为0.25%)和过渡性碳化物ε碳化物)。对于碳素工具钢回火第一阶段开始部分反应的结果是稍稍提高硬度,这个回火阶段的后面部分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

第二阶段:200~300℃。在这个阶段残留奥氏体向铁素体和渗碳体转变,硬度继续下降。

第三阶段:250~600℃。在这个阶段ε碳化物开始转变成渗碳体,低碳马氏体转变成铁素体,因而形成铁素体+渗碳体的组织。这个阶段伴随着软化现象的发生,即使ε碳化物完全消失之后,由于渗碳体继续析出,耗尽铁素体中的碳,而导致进一步软化,渗碳体的聚集也加速软化。

回火的几个阶段的温度范围是重叠的,并视所采用的回火时间不同而变化。

Ю.А.盖列尔认为:不同碳含量的碳素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的含碳量下降,如图2-33所示,尽管钢的原始碳含量不同,但是当回火温度超过200℃以后,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都由最高点降低到0.2%左右。

978-7-111-56918-3-Chapter02-39.jpg

图2-33 碳钢中马氏体的碳含量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组织转变与碳素工具钢的情况大体相似,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第一阶段不起作用,只是由于加入W、Mo、Cr、V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以阻滞马氏体的继续分解和碳化物聚集,使回火的组织转变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移向更高的温度,因此某些低合金工具钢的抗软化能力高于碳素工具钢。普通的碳钢在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迅速软化,这是因为渗碳体型碳化物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而长大,如果钢中的W、Mo、Cr、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含量足够高,则会阻止这种软化。而且由于合金元素的存在,钢中形成的不再是渗碳体型碳化物,而是更加细小的合金碳化物。合金碳化物的聚集长大必须在更高的温度区域才能发生。

由于回火时析出的渗碳体颗粒尺寸非常小,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无法观察到碳化物的析出和长大过程的。图2-34所示为利用w(C)=0.3%、w(V)=0.7%的特殊试验用钢,在放大240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地显示了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在300~500℃回火后渗碳体的析出和长大的过程。对试验用钢,升高淬火加热温度,延长回火时间,即在1260℃加热后淬火,并进行5h回火,在高倍透射电镜下观察,才可以看到渗碳体长大过程。

如图2-34a所示,在淬火状态下,马氏体基体上,没有任何碳化物。如图2-34b所示,在当600℉(315℃)回火5h后,很明显地有碳化物析出。如图2-34c、d所示,当回火温度升高到800℉(427℃)和1000℉(537℃)时,碳化物显著长大并聚集。

978-7-111-56918-3-Chapter02-40.jpg(www.xing528.com)

图2-34 回火时渗碳体颗粒的长大(24000×)

a)淬火 b)600℉(315℃)×5h回火 c)800℉(427℃)×5h回火 d)1000℉(537℃)×5h回火

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通常采用水冷或油冷淬火,淬火后会产生大量的组织应力热应力,通过回火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应力。如图2-35所示,w(C)=1.0%、w(Cr)=1.5%的合金工具钢油淬后产生的大量应力通过回火可以有效降低应力,并且回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应力消除越快。

在碳素工具钢和低合金工具钢的回火过程中,除了碳化物析出和聚集长大外,发生的另一种组织转变就是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碳素工具钢大约在150~160℃回火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但是在此温度区域需要很长的保温时间,才有很少量的残留奥氏体转变。残留奥氏体的大量转变是在200~240℃发生的。

合金元素的加入会提高了残留奥氏体转变的温度。图2-36所示为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w(C)=1.0%、w(Cr)=1.2%、w(Mn)=1.0%的工具钢残留奥氏体数量的影响。该图是采用热膨胀的方法测定残留奥氏体数量的。由于残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要发生体积膨胀,因此图中的试样尺寸长大,代表残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试样长度增长越多即代表了残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数量越多。由图可见,这种钢回火时残留奥氏体转变情况与碳素工具钢大体相似,在150℃和175℃需长时间回火才有少量残留奥氏体转变,在200℃和225℃回火残留奥氏体转变速度很快。

在工具的生产实践中,为保持淬火得到的高的硬度,碳素工具钢与低合金工具钢通常回火温度大都选择在150℃以下,因此回火后残留奥氏体的数量基本不变。

978-7-111-56918-3-Chapter02-41.jpg

图2-35 回火对油淬Cr钢试样表层应力的影响

978-7-111-56918-3-Chapter02-42.jpg

图2-36 合金工具钢的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残留奥氏体数量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