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气阴霾和薄云的照明技巧

天气阴霾和薄云的照明技巧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中,人们统称阴霾天和薄云天为阴天。用创作者的眼光去观察、分析,人们就会进一步发现:无论在阴霾天还是浓云蔽日的阴天,地面景物接受照明的主要光线入射角是自上而下的,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例如在一般的阴天和薄云天,光线不但自上而下倾向性照明,创作者们还可通过光线的各种微弱变化分辨出上午光线、下午光线或中午光线。

天气阴霾和薄云的照明技巧

生活中,人们统称阴霾天和薄云天阴天。阴天是外景散射光的最典型的“代表”,光源的光线被云雾遮挡,地面景物的照明主要依据天空散射光,物体表面没有明显的光线投影,景物的明暗反差缩小,光线细微柔和。由于物体接受平柔的散射光照明,亮的物体降低了亮度,而暗的物体相应地又提高了些许亮度,两者亮暗区别明显缩小,与晴天的光线照明状态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阴天照明情况下,物体主要依据它自身的明暗及颜色的变化让人的视觉分辨其差别。阴天区别于晴天和其他天气的特征之一就是色温偏高,色调偏冷。阴天光线的光谱波长是400~500毫微米,色温在7000K至10000K之间,蓝色调占明显优势。这种光线色温变化的特点,对于摄像机来讲,感觉尤为明显。

阴天照明,光线入射角不明显,但不会失去光线的大体方向性,特别是在薄云天气,反差缓和,明暗适中,投影含蓄,物体表面有极细微的亮暗过渡层次,这种光线情况正好吻合了摄像机技术上的某些特点和要求,所拍摄和取得的画面效果不同于晴天,有阴天的照明特点。著名画家达·芬奇很注重在这种天气情况下画人像,他曾这样说过,画人像“可以在阴天的黄昏时候进行,并使他背靠院里一面墙壁坐着。在天气阴沉的日子,注意一下薄暮时分走在街上的男男女女,就能见到他们的脸庞多么优雅,多么柔和。”[4]他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在光线的运用上就是一个较好的范例,画面中人物亮的脸部、胸部和手部都有极其细微的光调变化,棕色的衣服和头发也有柔和的过渡层次和影纹变化。

从画面造型角度来分析,阴天照明有其不利的几个方面:

1.景物接受了较平均的散射光照明,远近景物缺乏影调上的明暗变化,显得平淡单一;

2.画面中空间深度感弱,前后景物叠合,缺乏层次和应有的区别;

3.物体立体感减弱,表面质感不突出;

4.天空与地面景物形成较大反差,特别是拍摄以人物为主的中近景画面时,一旦把天空摄入画面,就将直接给画面造成不良影响,分散观众对被摄体的注意力;

5.面上光线与局部光线亮度和区别较小。

阴天状态下所出现的诸多不足,需要创作者利用有效手段进行光线的调整和弥补。同时,还可利用阴天光线的“不足”变“弊”为“利”,为主题内容服务。

1.人为改变场景内原有光线布局所形成的光调配置,使之更适合于画面造型。画面造型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被摄物体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表现:

(1)立体感的表现同天空不明显的散射光入射角度有重要关系

所谓“不明显”,只是给一般人最基本的表面感性认识。用创作者的眼光去观察、分析,人们就会进一步发现:无论在阴霾天还是浓云蔽日的阴天,地面景物接受照明的主要光线入射角是自上而下的,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例如在一般的阴天和薄云天,光线不但自上而下倾向性照明,创作者们还可通过光线的各种微弱变化分辨出上午光线、下午光线或中午光线。这样,比较有利于人们在这种光线变化的范畴内进行选择、安排和处理光线。阴天上下午时间的侧光和斜侧光照明,对于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有一定的帮助,这种光线可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定的受光面、阴影面和不太明显的投影。阴天的中午光线和浓阴天的光线对物体立体感的表现较为不利。

(2)质感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光线形式的选择

所谓质感的表现,常指被摄体所固有的表面结构或状态的合理再现。阴天的光线形式同样可供人们表现被摄体质感时加以选择和使用。一旦被摄体同光源构成一种特定的角度,被摄体质感的表现就有了保证。如再现某一被摄体表面凹凸不平、粗糙错落的质感时,如果镜头正对着这一被摄体表面,那么来自镜头左侧或右侧、上侧或下侧的光线均有利于表现这种质感。如果这一被摄体垂直于地面,并且其垂直面又正是要表现的表面质感时,阴天的中午散射光和上下午来自被摄体表面两侧的侧光或斜侧光效果将较好。要表现某一物体顶面的表面质感时,上下午或接近上下午的早晨、傍晚的侧光效果最好。

(3)空间感的表现主要在于人为改变阴天光线所形成的固有的光调配置(www.xing528.com)

阴天光线的最大弊病是接受照明的景物在影调上缺乏亮暗对比,画面灰平,缺乏应有的变化,不能形成空间层次上的各种对比,所以阴天的空间透视效果较差。改变这种状态的主要方法是在画面上构成影调的明暗配置,利用角度的变化构成暗的前景,增强远近景物的大小对比等。另外,还可利用自然界中某些大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水渠等在画面中形成主要线条并造成由近及远、近大远小的视觉上的纵向变化,还可选择多层景物和重复景物,在一定的视点高度上,人为拓展视觉空间,弥补阴天光线的不足。

2.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镜头中的主要物象上来

阴天,来自天空的散射光均匀地铺洒在地面上,所有物体接受了同样亮度的光线照明。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物体本身影调的深浅变化,而没有光线亮度上的明显的明暗变化,所以,接受阴天光线照明的景物,点与面的照明无明显区别。也可以说,视角内的物体都给观众视觉上的平等印象,无明显的光调上的差异。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当大面积的天空进入视角或画面时,天空和地面景物就会形成较大反差,这种较大反差会影响和破坏画面的最基本的和谐。特别是拍摄以人物为主的中近景画面时,天空将分散观众对画面主要部分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避开亮的天空,不要以亮的物体作画面背景。再者,尽量让人物或人脸在画面中保持最高亮度,有时也可通过摄像机有效控制镜头的光通量,达到突出被摄体的目的。

3.有目的地形成画面局部或面上的色调对比,吸引观众的视线,表达一定的情感、气氛

阴天色温偏高,色调明显偏冷,有效地利用摄像管在色彩接收上的局限性特点,可形成较明显的色调倾向,这有助于在一部片子中或一段镜头中形成统一的色调,为主题内容服务。可以说,阴天这一特殊的光线状态成了天然的“调色板”,可以组织物体或被摄人物的暖色调同周围环境与背景的冷色调对比,使画面或场景中的主要对象无论近观其神态还是远观其线形体貌,都使其在观众的视觉注意中保持最高“系数值”。也可以说,一旦形成了色调上的对比,周围接受天空散射光照明的环境就会以其最佳色彩状态,保证镜头视角之内与其形成色调对比的被摄体的突出。

4.阴天的散射光与灯光的综合运用

阴天光线条件稳定,照明范围广,是天然的“底子光”照明,如果条件允许可考虑与灯光综合运用,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光线照明效果,同时也能弥补因阴天散射光照明而出现的单一、灰平等不足现象。在实际运用中,首先要平衡两种光线的色温并保持其色温的一致。再者,用灯光模拟太阳的直射光照明效果时,无论场面调度多么复杂,都要注意:

(1)始终保持主光投射的一致性;

(2)被摄体距离灯光的远近不同其光线强弱也就不同;

(3)光线入射角随被摄体远近的活动而变化;

(4)同一时间和同一场景主光的高度要保持一致;

(5)尽量减弱和避免接受灯光照明与未接受照明的物体两者间过于明显的光线明暗的差异,以及给观者视觉上带来的不适。

阴天的散射光与灯光的综合运用,原则是不能留下过多的人为用光痕迹。加用灯光照明,这只是在阴天散射光照明这一大前提下,实施场景局部或一定范围的灯光补充照明,并不是用灯光来人为代替阴天散射光照明。整个场景和画面的光调、色彩以及形态的基调,还应以阴天的光线特征为主来设计、把握和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