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激光诱导下电子-空穴对的产生率

探究激光诱导下电子-空穴对的产生率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激光诱发的电子-空穴对产生率表达式可以表示为:式中,参数α为导体的光吸收系数;EL为激光脉冲能量;Eγ为光子的能量;T为半导体表面的能量透射系数,参数T中考虑了氧化层的干涉效应;τlas为激光脉冲宽度;z为穿越深度。图2-19脉冲激光诱发的电子-空穴对径迹结构图2-20脉冲激光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径迹结构

探究激光诱导下电子-空穴对的产生率

按照基本的激光束横向传播模式,侧向分布由高斯函数描述。参数ω0是半导体表面的光腰。半导体内的光束传播由共焦长度Zsc决定。按照Beer-Lambert定律,由于光的吸收,激光强度随进入半导体内的距离呈指数式衰减。

激光诱发的电子-空穴对产生率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参数α为导体的光吸收系数;EL为激光脉冲能量;Eγ为光子的能量;T为半导体表面的能量透射系数,参数T中考虑了氧化层的干涉效应;τlas为激光脉冲宽度;z为穿越深度。

在半导体器件结构中,电路的响应时间要比激光脉冲传播的时间长得多,因此,空间和时间变化之间的耦合可以被忽略,且产生率的时间分布仅为另一重新产生脉冲的时间分布。我们认为在实验室典型的试验条件下,10 ps脉宽的脉冲能量的径向分布可以认为是高斯型的。

图2-19和图2-20给出了不同共焦长度下,脉冲激光在硅材料中产生的电离径迹结构,计算中激光波长为1.06 μm,能量为1.0 nJ,假定光束的聚焦束斑直径为1.0 μm(接近波长决定的理论极限)。从图中可以看出,脉冲激光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径迹半径为激光束半径大小,激光诱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浓度最大为1×1016/cm3。应当说明的是,对数颜色刻度从视觉上夸大了光束的宽度和发散。实际上,考虑波长后,大部分能量在光束发散变得严重之前便被吸收。

计算中采用的激光电离径迹结构的计算表达式为:

图2-19 脉冲激光诱发的电子-空穴对径迹结构

图2-20 脉冲激光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径迹结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