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属工艺: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

金属工艺: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的种类很多,根据渗入元素的不同,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和渗金属等。

金属工艺: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

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活性介质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形成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 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即活性原子溶入铁的晶格形成固溶体或与钢中某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被吸收的活性原子由工件表面逐渐向内部扩散,形成一定深度的渗层。

化学热处理的种类很多,根据渗入元素的不同,化学热处理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和渗金属等。

1.钢的渗碳

钢的渗碳是指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提高钢件表面层的含碳量。渗碳后,零件表面形成具有一定深度(为0.5~2 mm)的高碳(含碳量为0.85%~1.05%)的表面层。渗碳应安排在机械加工以后进行,渗碳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一般为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主要用于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

渗碳方法主要有固体渗碳、盐浴渗碳及气体渗碳三种,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渗碳。如图4-15 所示,将工件置于密封加热炉中,加热到900 ℃~950 ℃,滴入煤油丙酮甲醇等渗碳剂,渗碳剂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碳原子,被工件的表面吸收而溶入高温奥氏体中,并向其内部扩散,而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渗碳层。渗碳层深度主要取决于保温时间,一般可按每小时渗入0.2~0.25 mm 的速度进行估算。(www.xing528.com)

2.钢的渗氮

渗氮(又称为氮化)是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渗氮的目的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疲劳强度。工件在气体介质中进行渗氮称为气体渗氮,它是将工件放入密闭的炉内,加热到500 ℃~600 ℃,通入氨气(NH3),氨气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与钢中的合金元素Al、Cr、Mo 形成氮化物,并向芯部扩散,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渗层。

渗氮主要用于合金钢。与渗碳相比,渗氮后工件无须淬火便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红硬性,且具有良好的抗蚀性和高的疲劳强度,同时由于渗氮温度低,故工件的变形小。但渗氮生产周期长,一般要得到0.3~0.5 mm 的渗氮层,气体渗氮时间需30~50 h,成本较高;渗氮层薄而脆,不能承受冲击。因此,渗氮主要用于要求表面高硬度及耐磨、耐蚀、耐高温的精密零件,如精密机床主轴、丝杆、撞杆、阀门等。

图4-15 气体渗碳示意图

1—风扇电动机; 2—废气火焰; 3—炉盖;4—电阻丝; 5—耐热罐; 6—工件; 7—炉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