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对比分析:实践案例

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对比分析:实践案例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多点位移计监测围岩出现的位移。各钻孔分别配置一套多点位移计,布置15个测点,测点间隔1m布置一个。图7-33 多点位移计钻孔布置图因为洞室的施工方法应用钻爆法,并且多点位移计所安放的位置相距爆破工作面比较近,因此致使部分多点位移计受损,A、C钻孔少量受损,B、D钻孔均受损。通过对比分析模型试验与工程现场数据,获得了相近的结论,当达到一定应力条件时,深部洞室围岩会出现时效劈裂现象。

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对比分析:实践案例

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雅砻江干流下游河段,它的规模非常宏大,其主要任务为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360万kW(6台×60万kW),枯水年枯期平均出力108.6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66.2亿kW时。围岩的时效劈裂现象的现场监测选在水电站埋深350m的主厂房洞室中开展。洞室为城门形,大小为6900mm×3000mm。采用多点位移计监测围岩出现的位移。在洞室左右边墙监测断面选取4个钻孔,左右边墙各2处,如图7-33所示,孔径取42mm,深取10m。各钻孔分别配置一套多点位移计,布置15个测点,测点间隔1m布置一个。

978-7-111-54790-7-Chapter07-63.jpg

图7-33 多点位移计钻孔布置图

因为洞室的施工方法应用钻爆法,并且多点位移计所安放的位置相距爆破工作面比较近,因此致使部分多点位移计受损,AC钻孔少量受损,BD钻孔均受损。图7-34和图7-35为部分钻孔中围岩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7-36和图7-37给出了模型试验左边墙2号点和右边墙6号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978-7-111-54790-7-Chapter07-64.jpg

图7-34 A测孔测点侧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978-7-111-54790-7-Chapter07-65.jpg

图7-35 C测孔测点侧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www.xing528.com)

978-7-111-54790-7-Chapter07-66.jpg

图7-36 模型试验左边墙2号测点侧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978-7-111-54790-7-Chapter07-67.jpg

图7-37 模型试验右边墙6号测点侧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监测数据可知:尽管各孔测得的位移有差异,可是有一定规律,开挖之前侧向位移几乎为零,开挖到掌子面的时候围岩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开挖之后侧向位移继续增大,当开挖结束之后围岩的侧向位移值并没有停止增长,而是继续增大,发生卸荷围岩的时效劈裂现象,而且随着测点距洞室距离的增加,开挖产生的位移值以及时效劈裂产生的位移值呈现减小的趋势。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蠕变过程结束之后,侧向位移值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

分析图7-36和图7-37中所给出的模型边墙测试数据的变化规律可知:在开挖以前,Ⅰ-Ⅰ断面(见图7-36和图7-37)各测点的侧向位移为零;当开挖掌子面到达测试断面之前,靠近洞壁测点的侧向位移稍有增加;当开挖到测试断面后,接近洞壁的测点的侧向位移快速增加;当洞室开挖全部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以上测试数据进一步增大,即围岩产生蠕变现象,经历蠕变的前两个阶段,最终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附近,从这些数据上证实了围岩时效劈裂现象的出现,并且测点的位移值和应变值随着与洞室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通过对比分析模型试验与工程现场数据,获得了相近的结论,当达到一定应力条件时,深部洞室围岩会出现时效劈裂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