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离园礼仪:案例分析与实践

幼儿离园礼仪:案例分析与实践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案例中的幼儿教师,在离园环节,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自己手忙脚乱,也不利于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规范行为。又快到离园时间了,田老师对班里的小朋友说:“大家现在有要上厕所或喝水的,赶紧去,回来后拿自己的衣服回到座位上穿好。”同时,注意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介绍幼儿当天在园情况,并将幼儿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获得家长配合。只有在确定代接家长身份后,方能让幼儿离园。

幼儿离园礼仪:案例分析与实践

下面案例中的幼儿教师,在离园环节,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自己手忙脚乱,也不利于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规范行为。

又快到离园时间了,田老师对班里的小朋友说:“大家现在有要上厕所或喝水的,赶紧去,回来后拿自己的衣服回到座位上穿好。”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起来,20多个小朋友挤着去上厕所、喝水、拿衣服,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角落里玩,田老师催了好几遍,他们才回到座位。最后,孩子们都拿好了衣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田老师说:“大家坐好,等着家长来接。”可是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坐不住了,互相玩闹起来。有的小朋友甚至离开自己的座位。田老师不断地提醒小朋友保持安静,但没人理会。

终于放学铃声响了,家长们来到了教室,整个教室更乱了。小朋友们都跑到门口找自己的家长,家长来了的小朋友直接喊着“老师再见”就跑了出去,家长没到的小朋友一直堵在门口,焦急地等着自己的家长,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继续追逐打闹。田老师在一旁喊着:“××小朋友,请你回到座位上去!××小朋友不要跑!……”最后,小朋友们终于都被接走了,教室里安静了下来,田老师长出一口气,一下子坐到了椅子上。

离园环节,幼儿教师要注意用怎样的规范礼仪引导和教育幼儿呢?

1.引导整理,及时夸奖

离园时间到来之前,幼儿教师要指导并组织幼儿做好整理工作。一是要整理好活动室的环境,可以组织孩子们擦擦桌椅、捡捡纸屑、倒纸篓,等等,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这种适当的劳动既能教育他们帮大人做事,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知礼守礼的好习惯。除了整理好活动室环境,还要引导幼儿整理好个人用品,及时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如“整理得太干净了,小朋友们真能干”“动作真迅速”,等等。

除了整理环境和个人物品,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和自己一起检查仪容是否整洁,并及时用“你真是一个整洁的小朋友”等语句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肯定,以培养幼儿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2.学会等待,培养耐性

在等待离园铃声响起前,如果幼儿已经做好了物品整理等相关的工作,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学会静心等待的礼仪。可以采用讲故事、玩游戏、唱歌等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等待家长到来。要注意的是,故事的选择尽可能具有引导性,教师则可以将离园相关礼仪口诀教会幼儿背诵:

离园时,互道别;

先教师,后同学;(www.xing528.com)

见爸妈,问声好;

抱一抱,更乖巧。

3.引导思考,学会总结

在离园等待环节,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总结一天的学习生活,表扬和鼓励在一日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让幼儿心情愉快地离园。比如用“假如家长没能按时接你,你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让幼儿讨论,引导并教育幼儿处理问题的方法。

4.热情沟通,及时反馈

家长到达后,幼儿教师要在将幼儿交给家长时,教育幼儿跟老师说:“老师再见!”同时,注意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介绍幼儿当天在园情况,并将幼儿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获得家长配合。尤其是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教师更应该利用家长接幼儿时间,告诉家长幼儿在园表现,但不能当着家长的面指责或教训其他幼儿。

5.体谅理解,注意安全

如果家长接幼儿时来晚了,幼儿教师要体谅家长的苦衷,不要给家长脸色看,更不能随便将幼儿交给陌生人。只有在确定代接家长身份后,方能让幼儿离园。如果家长没能接走幼儿,但自己需要离开,一定要亲手将幼儿交给值班教师,做到尽职尽责。当幼儿家长到来后,不能态度冷漠,甚至横加指责,而是要耐心听取家长的解释并予以宽容和理解。

送走幼儿及家长后,幼儿教师要认真彻底打扫室内外卫生并消毒,同时认真检查教室的门、窗、水、电是否关闭,最后再离园下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