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加热丝的性能分析

电加热丝的性能分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图15.12所对应的掩膜板在布料上打印一系列阻值不同的液态金属加热丝,并在室温环境下依次对其进行实际工作性能测试[3]。图15.13电子显微镜下液态金属电热丝的形貌图[3]a.阻值为7 Ω的电加热丝;b.阻值为18Ω的电加热丝。

电加热丝的性能分析

采用图15.12所对应的掩膜板在布料上打印一系列阻值不同的液态金属加热丝,并在室温环境下依次对其进行实际工作性能测试[3]。在通电过程中,为了测量液态金属的加热效果,将铜康铜热电偶置于加热丝的布料基底背面来进行实时温度监测。同时,为了对比阻值不同的液态金属电加热丝在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可将阻值为7Ω和18Ω的两个电阻丝分别取样,置于环境场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测,结果如图15.13所示。

从纤维上液态金属之间的相互黏附面积来看,小阻值样本的相互黏附面积要远大于大阻值样本。根据电镜观测估计,该布料基底上的总纤维厚度约为700 μm,而单根纤维的直径约为30 μm。因此,对于图15.13b上标注的区域而言,粘连在不同纤维上的液态金属会形成微米级别的液态金属桥。虽然电源接通时流过该样本的电流只有0.4A左右,但是这些微米级别的液态金属桥上的电流密度却很容易达到103~104A/cm2,因此会出现液态金属的电迁移现象。当布料基底上的这些液态金属微米桥都发生电迁移时,导致液态金属在纤维上的连接薄弱处同时断路,造成整个电加热丝的阻值成雪崩式增长。但是当纤维上的液态金属像图15.13a那样大面积呈现相互连接时,所构成的液态金属桥的宽度则相应增长到毫米尺度上;同样通过0.4 A的电流时,通过这些液态金属桥的电流密度就很难达到发生电迁移的阈值,因此不会对整个电加热丝的阻值造成明显影响。

(www.xing528.com)

图15.13 电子显微镜下液态金属电热丝的形貌图[3]

a.阻值为7 Ω的电加热丝;b.阻值为18Ω的电加热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