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编织结构与技术入门

基础编织结构与技术入门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18密针四平组织应用效果密针四平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19密针四平组织编织操作指引3.1×1罗纹组织1×1罗纹组织结构特点:由正面与背面的单行纵向线圈交替循环编织而成,与密针四平有相同的外观和特性,如图2-1-20所示。

基础编织结构与技术入门

(一)横机机头成圈主要部件

图2-1-12为横机机头内侧成圈主要部件示意图,用阿拉伯数字代表主要部件名称,便于叙述毛衫组织结构编织技术、操作方法和成圈原理。

(二)毛衫常用组织结构与编织技术

毛衫类服装外观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组织结构变化来实现的,再辅以编织材料的变化,就可以实现千变万化的毛衫服饰设计。组织结构不仅影响到毛衫服装的整体效果和风格,而且对毛衫的弹性、保暖性,甚至生产效率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针织物组织结构不仅关系设计及实用性,而且也有利于生产和管理。针织毛衫常用的组织结构有:

图2-1-12 成圈主要部件示意图

1,2—前机头的编织菱角 3,4—后机头的编织菱角5,6—前机头的字码蝴蝶 7,8—后机头的字码蝴蝶

1.平针组织(又称单边组织)

(1)平针组织结构特点:平针织片是用单面机板编织。平针组织在同一平面的针步一致,背面显示半弧形线圈,正面呈典型的V形针步外观,并且较背面的纹理平滑。可以随意从平针织片开始和结尾的编织横列拆散或抽纱。当针步破断时,纵行线圈施以拉力从而造成崩解,由前线圈滑散而下,导致编织线圈沿纵行连续解开,造成纵向脱散;采用单股纱线、疏字码[1]编织,会造成织片歪斜或起螺旋形状,如图2-1-13所示。

图2-1-13 平针组织

(2)平针组织外观效果:轻、薄,织片头和尾向织片的正面卷,而侧边向织片的背面卷,如图2-1-14、图2-1-15所示。

(3)平针组织应用范围:套衫、卷边衣领常采用平针组织,在针织毛衫设计中应用广泛。

图2-1-14 平针面针组织应用效果

图2-1-15 平针底针组织应用效果

(4)平针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16):

图2-1-16 平针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2.密针四平组织(又称满针罗纹组织)

(1)密针四平组织结构特点:密针四平组织用两排对角针板、满针编织的双面织片。利用横机的前后机板、针床以罗纹针配置(采用针对齿排针),每排织针随着各自方向交替牵拉线圈,编织成织片;由于所有相隔的纵行线圈朝着一个方向相互串套,而相邻的同列纵行线圈在反方向相互串套,罗纹织片的正面与底面纵向行列针步交替编织,所以织片的面和底外观相同;织片表面的凸条组织使其横向具有弹性,由于织片两面线圈张力相等,所以剪裁时没有卷曲的倾向;罗纹织物不能从编织起始位置拆散,拆散或纵向脱散情况只会来自编织尾端。假若缺少关口线圈,起口便会松开,影响外观效果,因此会在罗纹编织起始横列之后应用圆筒关边,使起口整齐和平服,如图2-1-17所示。

图2-1-17 密针四平组织

(2)密针四平组织外观效果:弹性优良,织片的面和底外观相同,没有卷曲的倾向,如图2-1-18所示。

(3)密针四平组织应用范围:外套、领口贴边(领贴)。

图2-1-18 密针四平组织应用效果

(4)密针四平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19):

图2-1-19 密针四平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3.1×1罗纹组织(又称单支罗纹组织、英式罗纹组织)

(1)1×1罗纹组织结构特点:由正面与背面的单行纵向线圈交替循环编织而成,与密针四平有相同的外观和特性,如图2-1-20所示。

图2-1-20 1×1罗纹组织

(2)1×1罗纹组织外观效果:底面针纵行交错配置,形成纵向凸纹、坑条效果,如图2-1-21所示。

(3)1×1罗纹组织应用范围:常用于衣物的末端,如下摆、袖口、领口贴边(领贴)、门襟贴边(襟贴)、袋口贴边(袋贴)等。

图2-1-21 1×1罗纹组织应用效果

(4)1×1罗纹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22):

图2-1-22 1×1罗纹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4.2×2罗纹组织(又称双支罗纹组织、瑞士式罗纹组织)

(1)2×2罗纹组织结构特点:2×2罗纹织片是正面两纵行线圈相连与背面两纵行线圈相连交替循环而成。织片结构具有极高的弹性,不会卷边;2×2排针不能起织,因为每边机板并排的两支织针不会单独织成线圈,而只会造成一个横跨两支针钩的线圈。后机板需要横向移动一支针位,使2×2排针排成1×1罗纹,称为“一前一后”,每支织针会在罗纹的首行提取纱线各自成圈,完成起始横列,当再续织一转圆筒之后,机板就会扳回原位,开始编织2×2罗纹。2×2罗纹有以下两种排针方法:

①2支空1支排针:两面机板以针对齿排针,循环排列2支工作织针和1支不工作织针,编成2×2罗纹,如图2-1-23所示。

图2-1-23 2支空1支罗纹组织

②2支空2支排针:两面机板以针对针排针,循环排列2支工作织针和2支不工作织针,编成2×2罗纹,如图2-1-24所示。

图2-1-24 2支空2支罗纹组织

(2)2×2罗纹组织外观效果:织片结构具有极高的弹性,且不会卷边,如图2-1-25所示。

(3)2×2罗纹组织应用范围:贴身织物、下摆、袖口、衣领。

(4)2×2罗纹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①2支空1支罗纹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26):

②2支空2支罗纹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27):

图2-1-25 2×2罗纹组织应用效果

图2-1-26 2支空1支罗纹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图2-1-27 2支空2支罗纹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5.圆筒组织

(1)圆筒组织结构特点:圆筒以罗纹为基础,是双面织物的起口边。编织时先面针平针编织,然后是底针平针编织,按先后次序由同一纱嘴交替编织而成,两面有相同横列转数,前后组织接合为圆筒形。这类织法使毛衫下摆有整齐的起口,用作衣领或包边,如图2-1-28所示。

图2-1-28 圆筒组织

(2)圆筒组织外观效果:正反两面外观相同,有整齐的起口,织成织物弹性小,如图2-1-29所示。

(3)圆筒组织应用范围:下摆、领口贴边(领贴)。

图2-1-29 圆筒组织应用效果

(4)圆筒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30):

图2-1-30 圆筒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6.罗纹半空气层组织(又称三平组织、四平空转组织)

(1)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结构特点:以罗纹组织为起针基础,两行横列循环结构包括一列密针四平组织和一列平针组织;罗纹半空气层织片的两面各异,正面是拉长横列的“单横列面”,而背面是两行横列循环的“双横列面”;织片较密针四平抱合力和稳定性更好,结实耐用,能防纵行散脱,只可以从结尾的编织横列拆散,如图2-1-31所示。

图2-1-31 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结构

(2)罗纹半空气层组织外观效果:由于背面针步数量是正面的两倍,所以朝“单横列面”方向轻微卷曲,如图2-1-32所示。

(3)罗纹半空气层组织应用范围:紧密编织的外套、领口贴边(领贴)。(www.xing528.com)

图2-1-32 罗纹半空气层组织应用效果

(4)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33):

图2-1-33 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7.罗纹空气层组织(又称打鸡组织[2]、四平空转组织)

(1)罗纹空气层组织结构特点:罗纹空气层组织是由三横列循环结构组成,包括一列密针四平组织和两列圆筒组织;每个组织循环中的两横列圆筒,能使织片线圈张力比较平衡,织片较罗纹半空气层组织更为稳定,不会卷曲;织片能有效防纵行散脱,但易从结尾的编织横列拆散,如图2-1-34所示。

图2-1-34 罗纹空气层组织结构

(2)罗纹空气层组织外观效果:织片结实、紧密、少弹性,正面和背面外观相同,如图2-1-35所示。

(3)罗纹空气层组织应用范围:结实、紧密和结构稳定的外套、衣领、领口贴边(领贴)。

图2-1-35 罗纹空气层组织应用效果

(4)罗纹空气层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36):

图2-1-36 罗纹空气层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8.半畦编组织(又称珠地组织、单元宝针)

(1)半畦编组织结构特点:两横列循环以1×1罗纹组织为基础,一面的纵行全部是成圈组织,而另一面的纵行则包括延圈组织(又称吊针)和集圈组织(又称打花)。织片只在一面隔行横列有集圈,集圈一面的横列线圈呈相当大的圆形,另一面的横列线圈则极为细小,这是因为对面集圈的伸长延圈造成毛纱回退所致,如图2-1-37所示。

图2-1-37 半畦编组织结构

(2)半畦编组织外观效果:正反两面外观不同,如图2-1-38所示。

(3)半畦编组织应用范围:适合强调凸纹、肌理感强的设计。

图2-1-38 半畦编组织应用效果

(4)半畦编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39):

图2-1-39 半畦编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9.全畦编组织(又称柳条组织)

(1)全畦编组织结构特点:两横列循环以1×1罗纹组织为基础,两面都是集圈组织,因此每一线步都包括延圈和集圈。集圈促使罗纹纵行张开,进而扩张了衫身宽度尺寸。就生产速度而言,编织全畦编慢于编织普通罗纹,但全畦编组织的集圈能增加织片厚度、重量及丰满度,如图2-1-40所示。

图2-1-40 全畦编组织结构

(2)全畦编组织外观效果:较为厚实和粗犷,如图2-1-41所示。

(3)全畦编组织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针织套衫的衫身、领口贴边(领贴)部分。

图2-1-41 全畦编组织结构应用效果

(4)全畦编组织编织操作指引(图2-1-42):

图2-1-42 全畦编组织编织操作指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