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曲线区段拉出值的调整方法

优化曲线区段拉出值的调整方法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曲线区段的拉出值调整时,先根据外轨超高、接触线高度,按表13-4-11查出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偏移值δ,然后与实际测量值比较后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要求。

优化曲线区段拉出值的调整方法

1.接触线的平面布置及拉出值

图13-4-32所示接触线的平面布置为折线形(直线区段又为“之”字形),以使受电弓滑板磨耗均匀。

拉出值(直线区段又称“之”字值)视铁路曲线半径大小而定,见表13-4-9。

2.接触线与受电弓中心及线路中心的相对位置

接触线的位置与接触悬挂高度、铁路线路允许速度及最大外轨超高值有关。在确定铁路线路允许速度及最大外轨超高值后,接触线与受电弓中心及线路中心的相对位置可由表13-4-10查出。

978-7-111-57830-7-Part01-293.jpg

13-4-32 接触线平面布置

a)直线平面布置 b)曲线平面布置

1—接触线 2—线路中心 3—受电弓中心

a—拉出值 a1—之字值

13-4-9 拉出值选用表

978-7-111-57830-7-Part01-294.jpg

注:曲线拉出值均为受电弓中心曲线外侧方向;直线“之”字值“±”号表示向受电弓中心左右两侧轮流拉出。

表13-4-10中c计算式为

978-7-111-57830-7-Part01-295.jpg

式中 c——受电弓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偏移值)(mm);

H——接触线高度(悬挂定位点处)(mm);

h——外轨超高值(mm);

l——轨距(mm)。

拉出值a为受电弓中心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值c与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偏移值δ之和。

a=c+δ

δ=a-c

13-4-10 采用125mm最大超高计算数值的外轨超高度 (单位:mm)

978-7-111-57830-7-Part01-296.jpg(www.xing528.com)

(续)

978-7-111-57830-7-Part01-297.jpg

曲线外轨超高的计算式为

978-7-111-57830-7-Part01-298.jpg

式中 h——曲线外轨超高度(mm);

Vmax——线路最大允许速度(km/h);

R——曲线半径(m)。

曲线外轨超高的设置标准,按铁路有关规定,外轨最大超高不得大于150mm,但在上、下行的行车速度相差悬殊的单线线路上,不得超过125mm。表13-4-10为采用125mm最大超高计算值的外轨超高值。

3.拉出值调整

在直线区段可直接测量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偏差来确定“之”字值,按规定值进行调整。

曲线区段的拉出值调整时,先根据外轨超高、接触线高度,按表13-4-11查出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偏移值δ,然后与实际测量值比较后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要求。

接触线高度与表中不符时,可用前述公式先计算出c值,然后再计算出δ值。

13-4-11 接触线与受电弓中心及线路中心的相对位置 (单位:mm)

978-7-111-57830-7-Part01-299.jpg

(续)

978-7-111-57830-7-Part01-300.jpg

(续)

978-7-111-57830-7-Part01-301.jpg

(续)

978-7-111-57830-7-Part01-302.jpg

注:c—因外轨超高,受电弓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δ—接触线按a值拉出后,接触线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其中正值为向线路曲线外侧方向,负值为向线路曲线内侧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