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豆蛋白纤维及织物的优化前处理方案

大豆蛋白纤维及织物的优化前处理方案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都是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大豆蛋白纤维皮芯结构明显,且皮层相当厚,染整加工时要注意皮层的影响。(二)大豆纤维织物的前处理大豆蛋白纤维本身的杂质较少,主要是纤维和纺纱加工中添加的油剂、抗静电剂和润滑剂等,前处理负担较轻。大豆蛋白织物的耐热性较差,因此必须控制好烧毛条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大豆蛋白纤维及织物的优化前处理方案

(一)大豆蛋白纤维生产与特性

大豆蛋白纤维(简称大豆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它是以食用级大豆蛋白粉(5%~23%)为原料,通过添加功能性助剂,与聚乙烯醇(77%~95%)或氰基等高聚物接枝、共聚、共混,采用湿法纺丝,半成品通过含醛类交链剂交链,再经后处理形成改性聚乙烯醇纤维。该纤维具有蚕丝般的柔和光泽,羊绒般的柔软手感,优于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被誉为“新世纪健康舒适纤维”和“肌肤喜欢的好面料”。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都是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大豆蛋白纤维皮芯结构明显,且皮层相当厚,染整加工时要注意皮层的影响。其耐酸性能和耐光性能较好,耐碱性一般。

(二)大豆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大豆蛋白纤维本身的杂质较少,主要是纤维和纺纱加工中添加的油剂、抗静电剂和润滑剂等,前处理负担较轻。大豆蛋白纤维是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大分子,含有的主要活性基是氨基,在提纯、共溶纺丝等一系列工艺过程中会和空气接触,生成黄色的氨基氧化物,因此大豆蛋白纤维呈现出较深的米黄色,因此漂白的任务较重。大豆蛋白纤维在室温条件下,随着氢氧化钠浓度的提高,织物手感变硬,但对织物强力影响不大,大豆蛋白纤维织物不宜进行丝光处理;当温度升至120℃处理时,织物手感会逐渐变硬,织物变薄,强力下降较大。含大豆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流程为:

烧毛(一正一反)→酶退浆→精练→水洗→还原漂白→增白→水洗→染色→松式烘干→柔软→拉幅→成品检验

1.烧毛

大豆蛋白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好于全毛织物、真丝、醋酯纤维织物、天丝类织物,但不及棉。大豆蛋白织物的耐热性较差,因此必须控制好烧毛条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烧毛火口为一正一反,车速为110~120m/min,火口温度1100℃。

2.酶退浆

凡上有浆料的织物,需先进行退浆处理,退浆方法有酶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但由于大豆蛋白纤维耐碱性一般,所以选用酶退浆的方法。

(1)采用浸渍法的酶退浆工艺。

BF-7658淀粉酶 2~6g/L

元明粉 2~3g/L

非离子渗透剂 1g/L

pH值 6.0~6.5

保温温度 55~60℃

保温时间 60min

(2)采用浸轧法的酶退浆工艺。

高温酶2000L 3g/L

非离子渗透剂JFC 2g/L

堆置温度 70~80℃

堆置时间 60~90min

大豆纤维与不同纤维混纺,退浆方法有很大区别,应考虑其他纤维的特性制订相关工艺。

3.精练

精练液处方:

100%NaOH 1.5g/L

30%双氧水 15~40g/L

双氧水稳定剂 6g/L

精练剂 2g/L

防皱剂 2g/L(www.xing528.com)

平滑剂 2g/L

螯合分散剂 1.5g/L

消泡剂 适量

工艺条件:95℃×60min,浴比1:10,车速130~150m/min,喷口压力49.0~88.3kPa(0.5~0.9kg/cm2)。

4.漂白

(1)氧漂(中深色)工艺。

纯碱 3~6g/L

30%双氧水 10~30g/L

硅酸钠或其他双氧水稳定剂 2~4g/L

渗透剂 0.5~1.0g/L

净洗剂 2g/L

温度 90~95℃

时间 60min

(2)还原剂漂白工艺。

保险粉 3~8g/L

纯碱 2~4g/L

精练剂 1~2g/L

浴比 1:10

pH值 11

保温温度 90~95℃

保温时间 50~60min

(3)增白工艺。

增白剂4BK 0.6~0.8g/L

盐(元明粉) 5~15g/L

保温温度 70~80℃

保温时间 30~40min

浴比 1:10

注意:如果对白度要求较高,氧化剂漂白后,可再用还原剂漂白,并用荧光增白剂增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