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顺序功能图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

顺序功能图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转换实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该转换所有的前级步都是活动步。如果转换的前级步或后续步不止一个,转换的实现称为同步实现。为了强调同步实现,有向连线的水平部分用双线表示。2)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前级步都变为不活动步。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是根据顺序功能图设计梯形图的基础,它适用于顺序功能图中的各种基本结构,也是后面将要介绍的顺序控制梯形图编程方法的基础。

顺序功能图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

1.转换实现的条件

在顺序功能图中,步的活动状态的进展是由转换的实现来完成的。转换实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该转换所有的前级步都是活动步。

2)相应的转换条件得到满足。

如果转换的前级步或后续步不止一个,转换的实现称为同步实现(见图5-11)。为了强调同步实现,有向连线的水平部分用双线表示。

2.转换实现应完成的操作

转换实现时应完成以下两个操作:

1)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后续步都变为活动步。

2)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前级步都变为不活动步。

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是根据顺序功能图设计梯形图的基础,它适用于顺序功能图中的各种基本结构,也是后面将要介绍的顺序控制梯形图编程方法的基础。

3.顺序控制设计法的本质

经验设计法实际上是试图用输入信号I直接控制输出信号Q(见图5-12a),如果无法直接控制,或者为了实现记忆、联锁、互锁等功能,只好被动地增加一些辅助元件和辅助触点。由于不同的控制系统的输出量Q与输入量I之间的关系各不相同,以及它们对联锁、互锁的要求千变万化,不可能找出一种简单通用的设计方法。(www.xing528.com)

978-7-111-54209-4-Chapter05-15.jpg

图5-11 转换的同步实现

978-7-111-54209-4-Chapter05-16.jpg

图5-12 信号关系图

顺序控制设计法则是用输入量I控制代表各步的位地址(例如存储器位M),再用它们控制输出量Q(见图5-12b)。步是根据输出量Q的状态划分的,M与Q之间具有很简单的逻辑关系,输出电路的设计极为简单。任何复杂系统的代表步的存储器位M的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都是相同的,并且很容易掌握,所以顺序控制设计法具有简单、规范、通用的优点。由于M是依次顺序变为1状态的,实际上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经验设计法中的记忆、联锁等问题。

4.绘制顺序功能图的注意事项

下面是针对绘制顺序功能图时常见的错误提出的注意事项:

1)两个步绝对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一个转换将它们分隔开。

2)两个转换也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一个步将它们分隔开。

3)顺序功能图中的初始步一般对应于系统等待启动的初始状态,这一步可能没有什么输出处于1状态,因此在画顺序功能图时很容易遗漏掉这一步。初始步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因为该步与它的相邻步相比,从总体上来说输出变量的状态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该步,无法表示初始状态,系统也不能返回停止状态。

4)自动控制系统应能多次重复执行同一个工艺过程,因此在顺序功能图中一般应有由步和有向连线组成的闭环,即在完成一次工艺过程的全部操作之后,应从最后一步返回初始步,系统停留在初始状态(单周期操作,见图5-5),在连续循环工作方式时,应从最后一步返回下一工作周期开始运行的第一步(见图5-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