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槽造孔与清孔的质量控制方法优化

成槽造孔与清孔的质量控制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冲抓钻造孔成槽清孔质量控制。2)槽孔位置及轮廓尺寸控制。槽孔开挖前,根据控制点对防渗墙中心线进行测量,以确定防渗墙的中心位置。造孔完成后,应对造孔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合格后进行清孔换浆。清孔换浆采用抽桶出渣法,待清孔换浆结束后1小时,对换浆情况进行检测。2)槽段宽度及长度控制。槽段宽度应根据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控制,一般宽20~30cm,个别15cm或40cm;长度为8~10m。成槽条件差的槽段,槽孔分段长度相应减小。

成槽造孔与清孔的质量控制方法优化

不论是直抓成槽,还是冲抓钻成槽造孔,一般多用导孔(墙)施工成槽。

(1)冲抓钻造孔成槽清孔质量控制。造孔成槽是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关键工序,槽孔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墙体结构的质量与防渗效果。

1)槽段长度控制。在防渗墙施工中,槽段长度一般为6~8m,对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低、造孔时间短的部分,槽孔长度可适当长一些;反之,则槽孔长度应短一些。槽孔越长,越不利于槽壁的稳定。

2)槽孔位置及轮廓尺寸控制。槽孔开挖前,根据控制点对防渗墙中心线进行测量,以确定防渗墙的中心位置。在中心线两侧建筑导墙,导向槽宽90cm,可为槽孔开挖起导向作用;在钻机一侧导墙上测出一条控制线,以确定和检查槽孔的平面位置。造孔中,孔位要多次测量校核,任一方向误差不能大于3cm。

钻头的直径决定槽孔的宽度,故造孔时钻头直径不应小于墙体的设计厚度。在造孔过程中须经常测量钻头,对磨损严重的钻头要及时补焊或更换,以保证槽孔内随处可顺利放下钻头并可横向拉动。

3)孔斜控制。规范要求槽孔孔斜率不大于0.4%;Ⅰ期、Ⅱ期槽孔接头套接孔的两次孔位中心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得大于设计墙厚的1/3。施工中,接头孔孔斜率控制在0.2%以内,可保证套接厚度。

使用冲击式钻机造孔时,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采用悬吊钻头自动测斜法测量孔斜率和孔底偏差,每次测出槽口钢丝绳偏离中心位置的距离和孔深,即可根据公式计算出当前的孔斜率和孔底偏差值。根据规范的要求,制定出一个对应孔深与最大允许孔斜率和孔底最大允许偏差值的速查表。钻进中,每50~100cm测量一次孔斜率及孔底偏差值,并与速查表对照,若超出最大允许偏差值即进行修孔。

4)清孔换浆。造孔完成后,应对造孔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合格后进行清孔换浆。清孔换浆采用抽桶出渣法,待清孔换浆结束后1小时,对换浆情况进行检测。清孔换浆合格的标准为:清孔换浆结束后1小时,孔底淤积厚度不大于10cm,槽孔内膨润土泥浆重度不大于1.20 g/cm3漏斗粘度不大于45s,含砂量不大于5%。孔底淤积厚度采用测针与测饼配合测量的方法确定;泥浆检查采用专用的取浆器到距孔底0.5~1.0m的部位取样。

Ⅰ期、Ⅱ期槽接头孔采用钢丝刷钻头对槽壁刷洗,上下刷洗不小于50次,以保证Ⅰ期、Ⅱ期槽混凝土结合紧密。刷洗合格的标准是:刷子钻头上基本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www.xing528.com)

清孔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并在4小时内开浇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清孔换浆验收。

(2)直抓成槽质量控制。

1)导孔直抓成槽法,多用于砂卵石含漂石、水位较高、结构较致密坚硬的地层施工。

国内采用HC—60型液压抓斗施工时,对上述地层常先钻导孔并分Ⅰ期、Ⅱ期槽段直抓。

槽段分Ⅰ期、Ⅱ期施工,先施工Ⅰ期槽,后施工Ⅱ期槽。Ⅰ期、Ⅱ期槽均采用四抓成槽(每抓成槽长度2.5m),抓取顺序一般为先抓取两侧墙,后抓取中间墙。

2)槽段宽度及长度控制。槽段宽度应根据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控制,一般宽20~30cm,个别15cm或40cm;长度为8~10m。成槽条件差的槽段,槽孔分段长度相应减小。在槽孔孔壁稳定、塑性混凝土生产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加长分段长度以减少套接工作量,利于防渗墙的整体性。

3)槽段中心线与垂直度。槽孔壁面保持平整垂直,其质量标准为:防渗墙轴线上、下游方向的误差不大于30mm,槽段偏斜率4%,Ⅰ期、Ⅱ期槽段搭接部位的两次槽位中心线,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应能保证搭接墙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抓槽前先认真校对槽位,利用该设备三级导向和矩形抓斗的刚性及重量的优良性能,确保抓斗纵面轴线与设计轴线结合,抓斗上下升降过程中保持平稳,避免左右摆动,主机要倒退行驶。若发现偏斜,利用液压抓斗自行纠偏的良好特性进行及时纠正和控制。

4)槽段深度。根据设计要求,防渗墙底部均伸入坝基线以下的泥岩相对不透水层,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渗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