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关技术解析:IPTV技术层层解析

相关技术解析:IPTV技术层层解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PTV技术复杂,涉及支撑层、业务层、承载层与接入层的各种技术,涉及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流化技术、内容分发技术、组播技术和DRM技术等以及多种技术的集成。IP机顶盒的系统架构包含三个独立的子系统:TV单元、PC单元和条件存取单位。

相关技术解析:IPTV技术层层解析

IPTV技术复杂,涉及支撑层、业务层、承载层与接入层的各种技术,涉及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流化技术、内容分发技术、组播技术和DRM技术等以及多种技术的集成。

IPTV的基本技术形态可以概括为:视频数字化、传输IP化和播放流媒体化,它包括音/视频编解码技术、音/视频服务器与存储阵列技术、IP单播与组播技术、IP QoS技术、IP信令技术、内容分送网络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IP机顶盒与EPG技术以及用户管理与收费系统技术等。

IPTV是利用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它采用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使视频流传输带宽在800kb/s时可以有接近DVD的收视效果(通常DVD的视频流传输带宽需要3Mb/s),对开展视频类业务如因特网上视频直播、远距离真视频点播、节目源制作等来讲,有很强的优势,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概念。

传统电视播放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电视是单向广播方式,它极大地限制了电视观众与电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动,也限制了节目的个性化和即时化。如果一位电视观众对正在播送的所有频道内容都没有兴趣,他(她)将别无选择。这不仅对该电视观众来说是一个时间上的损失,对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来说也是一个资源的浪费。另外,实行的特定内容的节目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放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是不方便的。

IPTV机顶盒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组成,机顶盒的硬件包含了主芯片、内存、调谐解调器、回传通道、CA(Conditional Access)接口、外部存储控制器以及视音频输出等几大部分。软件则分成应用层、中间解释层和驱动层三层,每一层都包含了诸多的程序或接口等。

与传统的数字机顶盒相比,IP机顶盒实现了视频、语音、数据三者的融合,即所谓的三网合一业务(TriplePlay Service)。IP机顶盒的系统架构包含三个独立的子系统:TV单元、PC单元和条件存取(即加密系统、CA)单位。TV子系统由调频器和视频解码器组成,它们用来处理数字串流信息;CA子系统让服务商具有控制能力,可以对用户实现管理,能够知道用户在何时收看什么节目;PC子系统大多是模块式的设计,可以依其需求而增加或减少这个系统中的组件,由于IPSTB的目标是要提供互联网的服务功能,故它的PC系统方面就得提供TCP/IP的堆栈协议,并具有更佳的储存方案。

由此可以看出,IP机顶盒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支持现阶段的LAN或DSL网络传输,接收及处理IP数据和视频流;

支持AVS、MPEG、WMV和Real等视频解码;

支持用户认证功能、通过与IPTV系统的交互实现用户的访问控制、计费等管理功能。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卫星信道适配器内各部分的作用。

2.简述卫星信道采用的载频调制方式。

3.简述卫星多节目传输的SCPC和MCPC方式、工作原理、适用场合、优缺点。

4.简述DVB-S2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www.xing528.com)

5.简述DVB-S2的FEC编码部分实现数据流处理的过程。

6.简述有线数字电视传送层数据帧结构、如何区分每个数据帧的划界。

7.简述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构成原理。

8.简述有线数字电视信道编码中数据随机化的作用。

9.为何要有字节到m比特符号的映射变换,以m=6为例说明。

10.简述我国有线数字电视频段划分及其各频段频率范围。

11.简述COFDM信号中插入保护间隔的作用。

12.何为8k和2k模式,各适用什么场合,解释其原理。

13.简述DTMB系统的特性。

14.简述DTMB系统的帧结构及其信号帧数据流的构成。

15.简述PN序列的作用。

16.简述DTMB系统的FEC编码模式。

17.简述DTMB系统的单载波与多载波调制特点。

18.简述IPTV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