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凸模与凹模设计的关键要素

凸模与凹模设计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的正挤压凹模内径D应比挤压件外径稍大。直径d比d0值大0.6~1.2mm,其值也比冷挤压时稍大。图7-22 凹模布置在上面的温挤压模具结构1—导柱 2—导套 3—上模板 4—模柄 5—顶杆 6—上压圈 7—上退杆 8—凹模 9—凸模 10—螺钉 11—小导柱 12—小导套 13—卸料板 14—锁紧圈 15—下压圈 16—弹簧 17—垫块 18—凸模固定圈 19—下模板图7-23 正挤压凹模图7-24 反挤压凸模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尽量低些,一般应取Ra=0.1μm以下。

凸模与凹模设计的关键要素

温挤压成形时,正挤压凹模如图7-23所示。考虑到成形时的压力会引起凹模内径弹性变形增大、磨损,温度上升引起膨胀,以及变形后工件的冷却收缩等。设计的正挤压凹模内径D应比挤压件外径稍大。这可根据挤压零件尺寸、变形温度和变形量等加工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凹模内径比挤压件外径大0.6%~1.0%。正挤压凹模锥角部分与工作带部分的圆角半径r,根据温度的高低取r=1~4mm(当挤压温度高时,取较大值);工作带长度h1取3~5mm。这些值一般比冷挤压时稍大。D2d1大0.2~0.4mm。

反挤压凸模的设计一般如图7-24所示。其工作带高度s取3~5mm,其值比冷挤压时稍大。直径dd0值大0.6~1.2mm,其值也比冷挤压时稍大。为了有利于金属流动,尽量使凸模端面应有一段斜面,其斜度取5°~10°为好。圆角部分RR′,在满足零件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大些。一般不能取1mm以下,例如可取2~3mm。凸模长度与直径的比,在单位挤压力大时,应不大于2.5~3(对于钢),以增加其稳性。

978-7-111-46647-5-Chapter07-41.jpg

图7-22 凹模布置在上面的温挤压模具结构

1—导柱 2—导套 3—上模板 4—模柄 5—顶杆 6—上压圈 7—上退杆 8—凹模 9—凸模 10—螺钉 11—小导柱 12—小导套 13—卸料板 14—锁紧圈 15—下压圈 16—弹簧 17—垫块 18—凸模固定圈 19—下模板

978-7-111-46647-5-Chapter07-42.jpg(www.xing528.com)

图7-23 正挤压凹模

978-7-111-46647-5-Chapter07-43.jpg

图7-24 反挤压凸模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尽量低些,一般应取Ra=0.1μm以下。转角均应光滑过渡。反挤压凸模的非工作部分表面粗糙度值Ra一般也不应高于0.8μ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