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隧洞底板系统锚杆加固设计与实施方案

隧洞底板系统锚杆加固设计与实施方案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溢洪洞和2#溢洪洞结构设计相同。为加强隧洞底板的稳定性,全洞底板采取系统锚杆加固,锚杆长度为4.5 m,间距为1.5 m,呈梅花形布置。②Ⅲ类围岩洞段根据计算分析,通过一次支护后洞身围岩稳定,二次衬砌的目的主要为高速水流情况下洞身的减糙、底板抗冲减蚀等。Ⅳ类围岩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其中底板厚度为0.8 m,侧墙及顶拱衬砌厚度为0.6 m,混凝土等级为C30。

隧洞底板系统锚杆加固设计与实施方案

1#洪洞和2#溢洪洞结构设计相同。

(1)一次支护设计

根据水力计算,溢洪洞采用圆拱直墙型断面,洞宽为9 m,边墙高度为9.5 m,顶拱半径为5.3 m,拱角为116.22°,洞高12 m,隧洞开挖跨度基本都超过了10 m,根据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隧洞按照不同的围岩类别必须进行适当加固。

对Ⅱ类和Ⅲ类围岩段,洞顶挂网喷厚15 cm的C20混凝土,边墙喷厚10 cm的C20混凝土;同时全断面设置锚筋,间距为1.5 m,直径为25 mm,长度为4.5 m,梅花形布置;对Ⅳ类围岩,侧墙及顶拱全断面进行喷锚支护,系统锚杆长度为4.5 m,间距为1.5 m,呈梅花形布置,喷厚15 cm的C20混凝土。

为加强隧洞底板的稳定性,全洞底板采取系统锚杆加固,锚杆长度为4.5 m,间距为1.5 m,呈梅花形布置。

(2)二次衬砌设计

为保证隧洞结构的安全可靠,按照《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的要求,选用不同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分别进行了计算,其中Ⅱ类和Ⅲ类围岩洞段,岩石完整,裂隙不发育,采用同济曙光软件进行了有限元法仿真计算,对于Ⅳ类围岩洞段,基本处于断层及其影响带处,岩石破碎,强度较低,计算采用荷载-结构分析方法,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计算。

①Ⅱ类围岩洞段(www.xing528.com)

通过一次支护,在施工期基本可以保证围岩的稳定,二次衬砌的目的主要为高速水流情况下洞身的减糙,底板抗冲减蚀,以及避免外水影响下洞顶掉块等。据此,设计对底板和边墙采取钢筋混凝土衬砌,顶拱不衬砌,其中底板厚度为0.6 m,边墙厚度为0.4 m,表层钢筋网与系统锚杆连接为整体,混凝土等级为C30。

②Ⅲ类围岩洞段

根据计算分析,通过一次支护后洞身围岩稳定,二次衬砌的目的主要为高速水流情况下洞身的减糙、底板抗冲减蚀等。也采用底板和侧墙钢筋混凝土衬砌,顶拱不衬砌,其中底板厚度为0.6 m,边墙厚度为0.4 m,表层钢筋网与系统锚杆连接为整体,混凝土等级为C30。

③Ⅳ类围岩洞段

根据围岩自稳能力分析,Ⅳ类围岩洞段稳定性差,施工期通过加强一次支护后,短期内可以保证施工期的安全;二次衬砌的目的主要是承担逐渐释放的山岩压力,同时应满足在高速水流情况下洞身的减糙和底板抗冲减蚀。Ⅳ类围岩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其中底板厚度为0.8 m,侧墙及顶拱衬砌厚度为0.6 m,混凝土等级为C30。

④其他洞段

隧洞的进、出口段及纵向转弯段,虽然围岩条件较好,但考虑卸荷裂隙发育、隧洞埋深、水流流态等因素,也进行了加固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