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平风加速度廓线分析

水平风加速度廓线分析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8 Askervein山的地形[4]该项目于1982年和1983年展开了现场测试,建设了50多座测风塔,目的之一是为各种风流模型的验证提供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10]。图2-8中,测风塔沿着风向呈直线排布,测风高度均为10m。地形导致的风速加速定义为式中 u2和u1——山顶上和沿着风向某点的同一高度的平均风速。Askervein山项目10m高处的地形加速效应的水平风加速廓线如图2-9所示。图2-9 Askerveins山10m高处的地形加速效应的水平风加速廓线[12]

水平风加速度廓线分析

地形的起伏对风廓线的影响,基本上可以由在Aslervein山项目[90]清晰地展示出来。Askervein山项目是国际合作的关于风能转化系统的研发项目。Askervein山海拔为116m,位于苏格兰South Uist岛的西海岸(北纬57°11′,西经7°22′),地形如图2-8所示。

978-7-111-42165-8-Chapter02-19.jpg

图2-8 Askervein山的地形(图中粗短线代表测风塔的排布)[4]

该项目于1982年和1983年展开了现场测试,建设了50多座测风塔,目的之一是为各种风流模型的验证提供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10]

图2-8中,测风塔沿着风向呈直线排布,测风高度均为10m。地形导致的风速加速定义为

978-7-111-42165-8-Chapter02-20.jpg

式中 u2u1——山顶上和沿着风向某点的同一高度的平均风速。(www.xing528.com)

Askervein山项目10m高处的地形加速效应的水平风加速廓线如图2-9所示。图中对比了风洞实验数据[13]、实测数据[15]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和理论模型模拟结果[14]。对比结果显示,迎风坡各模型的结果非常接近,但背风坡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别。只有三维模型较好地预测了背风坡的气流行为,但是对山顶的情况的模拟结果却更差[12]。推测认为,这是由于附近的山体,导致背风坡的脱流是三维的[13]。如果模型中不包含附近的山体,三维模型并不能预测到Askervein山背风坡的脱流现象。实际上,风力发电机的机位一般位于山顶,不会位于山坡或山脚下,所以三维模型在这种情况下的可能并不理想。

图2-9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征[4]

1)与未受山体干扰的上风向风速相比,山顶的风加速达到80%;

2)与未受山体干扰的上风向风速相比,山体前面和背风坡的负风加速(风减速)为20%~40%。

978-7-111-42165-8-Chapter02-21.jpg

图2-9 Askerveins山10m高处的地形加速效应的水平风加速廓线[12](空心方块为风洞实验数据[13],实心方块为实测数据[15],实线为三维数值模型模拟结果, 点线为二维模型模拟结果,虚线为理论模型模拟结果[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